“小暴发”的故事
1995年,国债期货停止交易以后,大量游资到处寻觅新的搏杀机会。为了取得高额回报,自然,商品期货市场是最理想的场所。我和“小暴发”是到了期货营业部以后才认识的,大约是1995年7、8月份,后来,我们变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小暴发”当然并不是他的真名,因为他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把投入期货市场的8万元本金炒到了120多万元。惊羡之余,大家再也不喊他原来的名字,都叫他“小暴发”这个外号。
按照“小暴发”的操作方式,第一笔交易赢利平仓以后,随着账户资金的增加,他会在第二笔交易中把所有的资金全都投入,重仓交易。一旦连续几次得手,账户资金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呈现几何级数增长。
记得9511胶合板探底回升的那一天,我们期货营业部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不仅是“小暴发”,我们营业部里几乎所有的大户、散户都一起做多。市场价格每向上跳1毛钱,大厅里就发出一阵兴奋的唏嘘声。事后看来,这一次,我所在的营业部的客户对胶合板的方向判断完全准确,集体赚钱。在这波行情里,也就是大约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估计,小暴发的资金至少翻了10倍。
在第三个月的交易中,“小暴发”背极了,无论他做什么,只要他一买,那个期货品种的价格肯定下跌;只要他一卖,市场价格往往立刻上涨。
这样来来回回折腾了没有多久,“小暴发”的账户资产大幅缩水,可能已经赔了一半。
但是,“小暴发”自己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危机。也许他认为这只是暂时的现象,运气不好,过一段时间就会柳暗花明。也许当局者迷,面对一次次诱人的暴利机会,他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交易冲动。反正,他继续满仓交易,在市场中杀进杀出。
过了不到一个月,有一位朋友告诉我,“小暴发”做的单子浮动亏损很大,账户上的资金不够了,营业部要他追加保证金,否则,强行平仓。
“小暴发”还心存侥幸,拖了一两天,不过,两天以后,他的账户上已经一分钱也没有了。
在我的交易生涯中,曾经多次见到这样的情景:一个投机者,明明账户上的资金已经赔得干干净净,还不愿意离开期货市场,还长年在营业部看行情,还对市场每天的涨跌津津乐道。这就是期货交易的魔力,即使一个人已经被市场彻底打败,账户上一分钱也没有了,他还不死心,还会抱有希望,还以为自己肯定有时来运转的一天。
索罗斯在《金融炼金术》中的这两句话,值得我们深思:
“相对于近期赢利,我更关心基金资本的安全。”
“我主要的还是着眼于限制亏损,而不是牟取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