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或者说资本市场,不像普通的游戏,这里绝对是一个自相残杀的市场,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感觉。
根据大势的变化及时做更多的事情,及时休息。只有把握大势,我们才能赚大钱。
只有当你把交易看作一项严肃的智力游戏时,才会在交易中取得成功,而感性操作带来的后果往往是致命的。
克服贪心,要在操盘上坚持正确的操作,根据市场行情制定一个可靠的止损或者止赢计划,使每一笔交易都按计划逐步实施。
市场交易的方式非常多,用五花八门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各种交易方式都有获利的可能,这也是股市的魅力所在。
我们制定系统的目的就是使得操作简单化,等待那些稳定又熟悉的信号,仅此而已。
在没有得到市场确认的情况下,不要做出预测或采取行动。有些时候,我和其他许多投机者一样,没有耐心等待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投资股票需要慢慢积累,而积累的前提是控制风险,保护本金。
不管利润是多少,总比盲目投资赔钱强。没人能预测利润会是多少。
成功的交易者都是训练有素、养成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的人。
但他们依然无法从根本上克服人性的弱点。如果彻底克服了,他们就不是人了。
A股三大指数继续保持反弹态势,但是涨幅有所不同,大盘指数和中小小幅收涨,创业板反弹幅度较大,涨幅1%左右。
个股反而是多数下跌,超过2900只个股下跌,说明指数的上涨并没有带来个股的集体反弹,说明当下的反弹已经变弱,短期基本空间到位了。
个股多数下跌,但是沪深两市成交额依旧是超过了8300亿,同时北向资金继续净流入超过50亿。
题材方面光伏设备、电机、能源金属、汽车零部件涨幅居前,与之相反的是旅游酒店、教育、文化传媒、商业百货等跌幅居前,足见之前涨势较好的消费类题材开始了进一步的调整。
市场重点炒作的板块是光伏和新能源汽车,这些板块目前的优势就是经历了长期的调整之后,估值偏低,风险更低。
而前几天市场重点炒作的数据确权,景点旅游,零售行业这些高位板块,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下跌。
从这些板块表现来看,也发现市场开始担心高位板块的投资风险,开始转为风险较低的板块。
下周开始,市场进入到了短线调整周期,调整任务是回补 3124点缺口,但是调整的方式,目前依旧不能完全确定。
若金融板块出现了强势表现,指数还会再往上窜一窜,但这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若如此,就是典型的诱多举动。
从目前金融板块里 证券、银行和保险的具体走势来看,不排除这种可能性的存在。
所以大家做好心理准备,一方面 一定要坚定 短线市场回补3124点缺口的调整预期,另一方面 若金融板块表现强势,不要被迷惑了。
这里我还是提一下内心最理想的走势预期,先回补3124点,再继续反弹,只要先回补,我们就大概率可以看到 临界时间点再次触发;
综合上A股的行情进行分析和了解,上涨乏力,上方抛压比较大,板块分化严峻,以及连涨之后需要技术面回调等因素,
A股已经发出弱势信号,对后市大盘的走势有些不利,因此预测A股会出现震荡盘整洗盘的走势。
关注上证指数回补缺口位置,坚守这个位置的话看多做多,持股为好;反之,失守放量回落的话,可以持股或者适当降低仓位。
所以这个时候,最安全的策略,就是先出来,规避掉不确定性的走势。
第一,达到目标。简单的说,准备买进一只股票,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加倍和取整的方法联合起来用,
当用几种不同的方法预测的都是某一个点位的时候,那么在这个点位上就要准备出。
第二,该涨不涨。在形态、技术、基本面都要上涨的情况下不涨,这就是要出货的前兆;
第三,正道消息增多。正道的消息增多,就是报刊上电视台、广播电台里的消息多了,这时候就是要准备出货。
第四,传言增多。一只股票你正在做着,突然这个朋友给你传来某某消息,
那个朋友也给你说个某某消息,又一个朋友又给你说某某消息,这就是主力出货的前兆。为什么以前没有消息呢?
第五,放量不涨。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是放量不涨,就基本确认是出货,尤其此情况出现在高位。
吸筹阶段个股有20%左右的涨幅,到拉升阶段主力就开始出货了,
出货的手法非常多,主力会制造各种形态来诱多、接盘,从而实现出货*的目的。
1、不断地平台出货,就是形成一个一个的横盘,直接跌到很低,像道氏理论中的一浪又一浪,全线下跌,各种均线指标都在下跌。
2、高位震荡,而且时间也是稍微长点的,持续一段时间的出货,来回震荡,
大家基本可以看见没有上涨的动能,本来的上涨很猛,忽然在高位呈现震荡,动能没有了,这一版就是在大量卖出了。
突放巨量可以发生在任何阶段,在上涨过程中的突放巨量通常表明多方的力量已使用殆尽,后市继续上涨将很困难。
而下跌过程中突放巨量一般多为空方力量的最后一次集中释放,后市继续深跌的可能性很小,短线的反弹可能就在眼前了。
这类个股往往昙花一现只有一两天的行情,随后反而加速下跌,使许多在放量上攻追高的投资者被套牢。
而如果是突破某一重要形态的放量,则往往说明形态成立,后市将沿着形态固有的发展趋势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