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论坛首页>>吴老师股票合作吧>>中国股市:当你还迷失在股市的时 ...

1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123456
等级:普通会员
头衔: 高级会员
星数:
帖数:374
精华:0
积分:2
消息:
  查看资料
发布于:2023-04-21 20:32
字体大小: 1#

中国股市:当你还迷失在股市的时候,不妨看看这篇文章,建议收藏

前言:是因为水平不好?还是运气不好?还是对手太险恶?都不是的,是我们害怕踏空!



聪明人的陷阱: “我以为我知道”



大科学家费曼曾经说过,伟大的进展都源于承认无知。几千年前的孔子用另外一个方式表达了同样的意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古希腊最聪明的人苏格拉底则直言不讳的说,他自己一无所知。



意识到自己无知,是一个巨大的能力,这个能力是心的能力,而不是脑袋的能力。



人的脑袋里堆积了很多东西,比如很多的人生经历,很多的知识,以及很多的逻辑,大脑有一种非凡的能力,可以在这些东西之间做排列组合,以输出几乎无穷的可能。大学者杜兰特曾经说过,历史如此丰富,以至于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任何结论。我想说的是,人的大脑里存储的东西如此丰富,并且排列组合的能力如此之强,以至于他也能得出任何的结论。而驱动他得出结论的这个东西是心,大脑永远是心的傀儡。



如果一个人具有强烈的企图心,他强烈的想要做成一个事情,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想要说服别人去跟从自己,那么他就会无意当中向大脑下一个指令,去证明我需要的东西,大概也就是要大脑去写一篇高考命题作文,而这个时候,越是聪明的大脑,越是拥有丰富的人生经历、知识以及逻辑的大脑,就越会精彩的完成这个任务。



而当一个人没有强大的企图心,熄灭了执着的*,他不想说服任何人,不想证明自己是对的,也不想做成一件他必须要做成的事情。这个时候,他就不会让大脑去做一个命题作文,于是大脑可以不含任何目的的去感受一件事情,分析一件事情,由此得出一个没有偏见的结论。唯有在这种情况下,大脑才可能承认,对于这件事情,我无法计算出一个可靠的结果,对于这件事情,我是无知的。



有人把具有强烈的企图心这种状态称为“攀缘”,也就是一定要去做成一件事情,也许这是件好的事情。另外一面,把不具有企图心、不具有*的状态叫做“随缘”,他没有一个确定的目的地,不需要强迫自己去做成一件事情,就算这是件好事情。



张一鸣曾经用“平常心”来描述大致类似的状态,当别人问起张一鸣,明年你们是否还能增长100%?张一鸣会反问,明年我们为什么要增长100%?



如何辨别自己以及别人是否处于“我以为我知道”的状态?我觉得那就是观察心的状态,这个人是不是有一种有强烈企图,是不是一直想说服别人,是不是一直回答问题而从来不提问,是不是从来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不是足够的平心静气。



费曼说过一个对科学知识的认识,我觉得这个认识可以扩展到很多领域:有的根本不确定,有的比较确定,但没有什么是完全确定的。



马化腾曾经说过一个产品心法,一秒钟把自己变成傻瓜。清空这个聪明脑袋里的一切人生经验、一切知识和一切逻辑,一个傻瓜的脑袋里才具有无数的可能,一个傻瓜的脑袋里,“没有什么是完全确定的”。



当然,无论是做傻瓜还是平常心,都是一件极难的事情,那意味着需要否定自己过去的人生。



经历,彪悍业绩,所有学到的知识以及逻辑都可能是没用的,这就否定了自己。这些过去的东西能够给自己带来安全感,所有的确定性也能带来安全感。而一种清零的状态,面对无数可能,没有确定性的状态,会让人害怕、恐惧。说白了,这是一场与自己的战争。



我们可以从当下行情学到什么?



有人说现在还是市场熊市底部,有人也已经说现在处于牛市起点了,尽管市场一直倾向于周期性波动,但金融危机后的周期在许多方面与过去有所不同。



一方面,经济周期已经很长了,就美国而言,本轮周期是一个多世纪以来最长的。另一方面,通胀预期放缓,债券收益率跌至历史低点。英国长期债券收益率已达到1700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目前有超过 14 万亿美元的政府债券收益率为负。在利润增长和回报方面,技术创新也导致相对的赢家和输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自金融危机以来,科技行业一直是利润率和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



自金融危机以来,相对较弱的经济增长、相当低的通胀预期和债券收益率的经济背景意味着,投资者面临收入和增长的稀缺(因为政策利率接近甚至低于零):



与金融危机前相比,高增长公司的数量有所减少,总体而言,企业部门的收入增速已经放缓。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引发了人们在固定收益和信贷市场中对收益率的追逐,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成长型股票相对于价值型股票的表现上。无论是信贷市场还是股市,对未来增长的不确定性越高,对质量的溢价也就越高,也就是说,资产负债表越强健的公司对经济周期的敏感性越低。除非或直到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开始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经济周期中的普遍水平,否则这种状况可能会持续下去。



由于上述这些变化以及量化宽松的开启,金融资产的估值普遍上升,这意味着未来的回报会更低。



债券收益率为零并不一定有利于股票。日本和欧洲的经验表明,较低的债券收益率推高了所需的股权风险溢价,即相对于无违约风险的政府债券,投资者承担风险并购买股票所需的额外回报。



债券收益率为零或为负可以降低周期的波动性,从而影响周期,但与此同时,这使得股市对长期增长预期更加敏感。如果一场冲击导致经济衰退,我们可能会看到其对股票估值的负面影响比我们在过去的周期中看到的要大得多。



随着债券收益率为零或为负,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很容易受到债务错配的影响。这可能会导致一些机构为了达到保证的回报而承担过多风险,但收益率下降也可能导致对债券的需求增加,从而导致债券收益率进一步下降。



由于技术创新,又一个结构性转变已然出现。据估计,世界上90% 的数据是在过去两年产生的。这迅速影响了相对的赢家和输家之间的布局。那些最大的公司已经变得更加庞大:亚马逊、苹果和微软的总市值超过了非洲(54 个国家)的年 GDP,科技股是美国股市的主导板块。历史表明,这种情况并不罕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技术浪潮将行业主导情况分成了不同的阶段,从金融股(1800 年至 19 世纪 50 年代)、反映了铁路繁荣的运输股(19 世纪 50 年代至20 世纪头10 年)和能源股(20 世纪20 年代至20 世纪70 年代)开始。



自那以后,除了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前的一小段时间,科技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体现在从大型机(1974 年 IBM 成为标准普尔 500 指数成分股中市值最高的股票)到个人计算机(1998 年微软成为市值最高的公司)再到苹果(2012 年成为市值最高的公司)的演变。



炒股为什么会亏钱?



是因为水平不好?还是运气不好?还是对手太险恶?都不是的,是我们害怕踏空,在自己没有完全准备好买入,在自己没有认真思考买入,在自己没有深度分析挖掘之后买入,我们甚至连简单排雷工作都没有的情况下买入...



害怕错失机会,害怕与牛市牛股擦肩而过,因为害怕,我们恨不得天天抱着股票睡觉,哪怕临近收盘了也随意找一个感觉很一般的股票买入,然后做白日梦。我们要做的是减少你的交易频率,在自己最佳状态,心情愉悦,总之你觉得很有感觉的时候大胆且重仓介入,简单重复“等待-买入-持股-卖出-等待”,周而复始,做减法,优化你的交易。



从菜鸟到入门,想得到质的提升,必须学会做减法,降低你的交易频率提高你的胜率。一点不夸张的说,菜鸟第一步应该先练空仓,看看自己能不能在计划的时间内一直保持空仓,不为花花股市诱惑,做到按兵不动,不怕踏空,就怕做错,放心,你不会错过好几亿的,也不会错过一步登天的机会的。



心态我觉得是大多数人的问题,这也是人性,股市的魅力所在,让你欲罢不能,通过赔钱,通过心痛,通过绝望,慢慢可以做到吧。另外,还要通过成功,只有成功过了,才会有信心,同样的事情遇到第二次的时候,只有知道自己肯定赚,吃定它了,才有重仓出击的信心和等待的耐心。一个星期做一个,一个月做一个,甚至一年做一个足矣,只要稳定,复利就是股市赢家。



还有的朋友,其实手上拿着就是大牛股,一天不涨甚至分时不涨就失去耐心,老看着别人好,在不挣钱甚至赔钱的情况下去换股,结果还是不尽人意,每天如此,天天丢西瓜捡芝麻。错过一个湖,还有一座山,错过一座山还有无尽天际的天空,只要交易所还在,就不存在踏空,只要行情还在,就不存在踏空。一个一个板块做完,一个股票一个股票做完,且一山难容二虎,几乎看不见两个龙头两个板块同时炒的情况,所以,我们不要老犯骑牛找牛的错误了。



最后就是明知道大环境将要*,但不愿意撤退,老是想挣最后一分钱,存在侥幸心理,老觉得大风大浪来临的时候只要反应够快完全可以全身而退。其实不然,真正大师级别的作手,只会在踩踏发生之前撤退,在狂欢之前进场。理由很简单,就是我挣够了,就算多等会*来临也无所谓;现在人气萎靡,我有足够的把握有足够的耐心吃定它了,所以买入。激流勇退,人去我存,道理谁都懂,做起来就难了。



关于学习,进化,思考和特定时间的投资规律



市场在不断的进化,我们也要不断的学习,才不会被市场淘汰。牛熊转换始终都会到来,而自然界的“适者生存”在市场中同样有效。当你有了成型的交易系统,还要经受考验,加以改进,这样即使市场环境有大的改变,你也应当能在市场中活下去。



以前沪深股市走牛市的时候,就像非洲的大草原,成群结队的羚羊和野牛随处可见,只要不太懒的机构和庄家,都能吃得很饱,特别傻的也有瘸腿的羚羊送上来。这样的环境中,大家都在玩耍,好时光持续得越长,警惕性就越差,生存的技巧也被疏忽了。



多年的熊市以后,仿佛是漫长的冰河期,大型食肉的机构们都消失了,剩下的都越来越小,食草的散户们更是稀稀落落,有气无力。大家都在抱怨,指责市场,唯独没有找自己的原因。你应当承认,市场中始终有人在赚钱,他们就像进化论中的佼佼者,迅速地适应环境,进化成了食肉的蜻蜓,用较小的消耗和灵活的捕食方式来存活,恶劣的环境有时也是技巧的磨刀石。



因此我很强调交易子系统的适度多样,这会有更强的环境耐受性。你的交易系统准备好了吗?市场变化如同四季更替,等你终于适应了也就离改变不远了。市场就像所大学校,平均要5到7年的全力投入,而且大多数人永远也毕不了业;市场学校不分年级,不会因为新生就有所区别,公平而残酷;市场是个苛刻的教师,它会想尽办法来证明你是错的;你的*就是稳定的获利能力,除非你退出市场再也不来,否则毕业典礼和开学典礼是同时进行的;如果不能毕业,你的学费就像烧不开的水,逐渐蒸发了。



关于交易系统



交易系统的形成并非一夕之功,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何况投机所需要的很多品质正是大多数人的弱点。如果是经历着市场检验而形成的体系,一般是正确的,错误的观念已被筛选和禁用了。随着接触到不同的市场环境、时期和风格,交易系统开始有了层次,就像生命的进化:从原生的草履虫到无脊椎和头索类,从爬行类到灵长类,然后是人,以后呢?也许生命只是思想的存在,本质是相同的,就像那句名言“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回到交易系统,每个人都不同,试图统一是徒劳的,成熟的交易系统是完整而一致的,均衡而协调的,自动而开放的,更重要的是要适合个人。我觉得应该有不同的层次,是心态、方法、技术的有机结合;良好的结构会产生双向的效益,缓解压力,提供动力;从而分化成长,形成包含着各子系统来高效、持续、稳定的获利;适合不同的实际情况和全面匹配各种市场环境:比如长中期、中短期、短即期系统。



它们的原则、理念和手法是完全不同又完全一致的——我这样说很令人困惑,但没有办法。不是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它们,要提醒自己记住目标,分辨周期;只要可行,也许其中之一就足够了;如果使用不止一个,那么要清楚而灵活的平衡,可以消除市道好坏带来的波动;当然,协调它们本身难度不亚于建立它们。有很多大师反对满时交易,要学会休息,他们是对的,也是投机的主流分布,毕竟有风险报酬比,不择时是得不偿失的。



但如果尺度小一些,很多看起来完全相反的东西其实并不矛盾,这也是易经中的智慧;而我只是阐明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只要有了足够多的技巧和执行能力,有针对性的采用各子系统,甚至在单边下跌中也能赚钱——我指的不是做空,而是波动;全时机动这一点在讨论机器交易系统时很重要,人来执行或许难以做到,机器却是可以的,只是它们现在还缺乏自学能力。



大致的来说,你可以想象一个鸡蛋:蛋黄,蛋白到蛋壳。心态在蛋黄的核心位置,包括控制情绪反应,受伤恢复,盈亏反应等,是一种气度和境界;方法在蛋白的中间位置,包括后台风险控制,处理突发事件,仓位和加码止损等,是一种管理和策略;技术在外层的蛋壳,是实际接触市场的部分,包括各种的技术流派,形态,指标,走势等,是大家常见的有效的信心来源,而有时也很脆弱。



关于技术



技术在使用中体现价值,是很多人经验和记忆的结晶,众多的流派,K线,波浪,形态,指标,量价,筹码都是同一原理的不同解释。每个人可以各取所需,结合自己的特点而形成风格,技术分析的价值是依托于其使用者的行为艺术。曾经把技术分析比作一座山峰,历代的名家在向巅峰进发的过程中留下了一系列的足迹:本间宗久,查尔斯·道,威廉·江恩,R·N·艾略特...



最终的境界应当是市场的完全呈现,时间的顺序展开,概率的自然消失。我不想来争论技术预测的可行性,因为日食从不可预知到被精确预测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你不能不代表没有人能,现在不能不代表将来也不能,而人本身也是自然的存在。众多的大师都为更接近市场*而努力,留下的是他们独特的建树,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我们也更有理由以自己的方式来更接近真实。相信你自己。伟大的杰西·利佛摩尔对数字和预测价格很有天赋,他的《股票作手回忆录》影响着一代代的投机者,其间的智慧和感悟令人吃惊。“股价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前进”,或许这才是技术分析的方向,一种以直觉指引的本能。



很多时候,一些神奇的K线组合,不会只出现一两次的,只要你善于总结,善于发现,这里面有好多好多类似的门道,我就有各种自主发明的K线组合,自己命名,不为人知,胜率能到90%以上甚至更高,只要被我看见,必狙杀之。可以讲,这是一笔隐形的财富,想迅速提高,劝你去背大牛股的K线图,总有一天会浮现出你的脑海里,会用到的。对于这些自己总结出的K线规律,你又有多少储备呢?



关于方法或者模式



人是有弱点的,市场就拿它来开玩笑。大家都奔钱而来,却无例外的先付学费。股市是有经验的人获得很多金钱的地方,也是有金钱的人获得很多经验的地方。哈哈,说到底,赚钱的方法比赚钱更重要。好的方法可以降低对心态和技术的要求,是简单而有力的,是利润的源泉。广义的来说,能赚到钱的都叫方法,主流的是跟随趋势,加码止损,其中有泛化的亚当理论,也有量化的海龟系统,投机者的作用被弱化到了监控和执行。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方法的核心是两点:第一,“低买高卖”。这话不是我说的,初闻此言,我也很愤慨,忍无可忍之下只能再忍一忍,你不得不承认,这话很有道理,有很深刻的道理。第二,“截短亏损,让利润奔跑”。这也是华尔街的名言,讲的非常好,既简洁形象,又讲出了具体的做法,我想不出更好的*了。



每个人都可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不同的策略和技巧,但万流归宗,让我们铭记在心。正确的方法能掩盖你的人性弱点和个性缺陷,它是投机者的护身符和通行证,把你从贪婪和恐惧中解放出来,把资源投向其它方面,比如马克思在关心股市行情的时候也没妨碍他写资本论,他肯定也使用了止损。



打板,超短,事件驱动,龙头战法,低吸,牛股首阴,预判板,新股,高送配等等层出不穷的模式是财富迅速积累的手段,好多神话,好多传奇人物,激励着我们努力早日挣到第一桶金,但是随着资金量越来越大肯定会遇到瓶颈。



至于内幕交易,我可以跟你说,一个出色的作手,不可能靠这个,除非你是权贵巨贾,否则,凭什么让你知道?能让你都能知道的,九成都是假的,别动不动就说什么消息,五花八门。所谓的消息,会让你变得很被动,会让你在止损上无从下手,很容易就演变成了温水煮青蛙,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又一个的投资悲剧。



远离消息,特别是消息满天飞的年代,绝大部分股民内心深处都有通过内幕一夜暴富的病态心理,七大姑八大姨,同事之间,朋友圈之间,同学之间,甚至连面都没见过的网友都在传,我想问一下,股市这么久了,有几个靠消息发了财的呢?真正的资本运作,由于法规法律,不是逼不得已,不会泄露半点风声的,有也是顶风作案,冒着坐牢的风险的。



关于波段,我重点讲一下跟风龙头的原理。一个超级题材,跨年度的那种,不可能就一波走完,也不可能就一个龙头,整个过程下来往往轮换过无数真龙,第一个你没搞上,不要气馁,你还有机会的,往往更肥的还在后面,因为市场已经有血腥味,鲨鱼们会蜂拥而至,这个时候往往会出现更正宗的,人气更火爆的,拉升过程更凶残凌厉的真龙出现。行军打仗,打头阵的只是先锋,芝麻官,而且随时会被前方敌军干得全军覆没,中军才是挂帅旗的,大队伍,主力所在,安全,且能容纳大资金参与其中。所以我们要善于在一些大牛股后面寻找机会,在创历史新高的股票后面找机会。中线也好,波段也罢,我认为是3-6个月为一个周期为佳。



观察社会,发现繁荣景象,比如涨价,又比如潮流现象,举几个例子,影视是在泰囧破纪录后起来的,互联网金融是在各种宝成为社会热点后起来的,手游是在苹果第四代地铁公交都在玩手机的氛围下起的,这是万剑归宗,板块行情启动是必然的,因为这是趋势。跨年度超级题材就是这么来的。



屌丝做超短,大户做波段,大佬做运作。三流的作手做票,二流的作手做市,一流的作手做势,格局和视野很重要。我就特崇拜那些行云流水,天马行空,阶段亏损让利润奔跑,豪气万丈的交易案例,聆听市场的脉搏,用交易跟市场对话。

个人签名

吴老师股票合作

gphztz.com

资本市场,重要的是不仅要投入资金,还有投入“本领”。几百年来的实践证明,金融市场从来不缺少获利的机会,缺少的是获利的专业本领。

IP 属地:南京
相关帖子
收藏 顶 0 踩 0
0
1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CLOUD | 管理登录
×
seo seo

消息内容

×
消息长度最多可添加100个汉字或者200个字母

回复内容

×

编辑回复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