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风险不仅来自于上市公司、股市,而且更主要来自投资者的投资方式与投资执行。
2.巴菲特挣钱是从一辈子的长度来挣的,所以可以手握现金等N年机会再出手;成功的创业者是看5年,10年的长度来规划挣钱的;高级经理人是看年薪的,一般人就按月算,按天算的成为民工,挣得最少的是小时工。所以,想挣钱,把眼光放长远。
3.好机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她往往会带来更多更好的机会。
4.人生就像走钢丝,往前不容易,但倒退或停下观望更危险。
5.有的信息一天之后就是垃圾,有的信息一周之后就是垃圾,有的信息一年之后就是垃圾,只有少数信息是你一辈子都能用上的。年轻时把时间花在获取哪类信息上,对人生道路会有直接影响。
6.据说把想法写下来有助于思考,因为只有想清楚的事情才能写得出来。所以,我正努力多写。
7.有些人似乎无法理解或接受细微差异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我很想提醒他,其实刘翔也就跑得比我快那么几秒钟而已。
8.网上常见的是那些自己只做到一二十分的人,拿别人做到八九十分的例子,来嘲笑做到六七十分的人。
9.“如果你不在乎功劳落到谁头上,你能做成的事将会非常惊人”。杜鲁门此言甚有道理!
10.如果真的「每天前进30公里」,那一辈子大概能前进一百万公里。
11.如果你每天结束时没有感到精疲力尽,那你这天就白过了。
12.最近学会一个道理:当我想要一个东西时,不妨问一下自己,我配得到它吗?
13.「原地打转」和「螺旋上升」只有那一点点细微却重要的差别,而且常常是当局者迷,只有旁观者从另一个角度观察才比较容易看清。
14.有一种说法是:你是你花最多时间在一起的五个人的平均。我觉得更保险的说法是:你是你花过时间在一起的所有人的总和。
15.不错的鸡汤:成功者不是从不失败,而是从不放弃。
16.重要的不是当前的位置,而是方向和速度,以及加速度。
17.人生中值得为之奋斗的东西不多,但本来也不需要多。
19.为什么你打算“今年赚1000万”而不是“明天赚3万”或“下周赚20万”?
20.一流的选择是做事,二流是评价别人做的事,三流是评价别人的评价。我花最少时间思考的问题,就是评价别人的评价。
策略,可以因人而异、因投资目标而异,每个人制定出来的策略,都会有较大差异。但是,策略,作为一种科学的投资方式,必须包含如下要件。
当你准备建立策略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寻找到一个稳定的概率,这个概率,只能来自于核心规律。
波动、趋势、价值是三大股市基本规律。通常,投资者都可以据此建立策略,即以其中一条规律作为策略的核心规律,从而获得一个稳定的概率。
而实际执行过程中,每个投资者,都能够从这三大核心规律出发,寻找到更多具体的概率。例如,有些投资者运用统计的方法,发现每年行情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或者季节性,这些周期性特征,其实也具有较高的概率,因为股市的涨跌,与上市公司公布业绩、发放分红的周期有一定关系。只是在具体年度,多少都有一些差异。如果投资者能够深入总结这些规律,可能会制定出一些有特色的策略。这种周期性规律,往深里看,实际上就是波动规律的一种变形。
再比如,有些趋势型投资者,根据上证指数的60日移动平均线规律,总结出在该线处于上行状态时投资更加安全的规律,并且根据这个基本规律,制定出一整套相适应的投资策略。这些策略建立方法,其实都是可行的。
但无论你总结出什么规律,请记住,规律给你带来的,永远都不过是一种概率,所不同的是,概率的高低不同,把握概率的技巧与参数不同。因此,当你准备运用某种规律建立投资策略时,一定要对其概率进行核算。如果概率太低,就不具备成功的可能,因而也不能被用来建立策略。
在总结股市规律时,一定要尽量避免用人工判断的数据来做依据。例如,有些媒体会公布分析师情绪指数,展示分析师看涨看跌的数量对比。不少投资者喜欢用这个指标作为反向指标来投资,其实是很危险的。因为分析师都是人,在做出判断时,有时带有很强的情绪特征,有时又会很客观,所以这种指数的可靠性很低。只有那些与经济、与股市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投资活动的数据,才能够被用来作为规律的依据。
在公式中,包含三项要素,即买入价、卖出价、持有的时间。
买入价、卖出价、持有时间三者不能缺一,缺一则不能形成完整的投资策略。
当然,三项因素,都可以用条件的方式来限定,不一定非要用具体的价格来表述。
而且,买入、卖出的限定条件设计,是投资策略中最关键的环节,因为它直接影响到策略的成功率、收益率等结果。如果条件设计不合理,即使有很高的规律概率做支持,投资策略执行的结果,亏损的概率也会很大。
例如,在上升趋势投资过程中,如果投资者把止损的条件,定为买入价亏损2%,那么,几乎注定是一个亏损的策略,如果把止损的价格定得太宽,也不一定能够提高成功率。
由于核心规律不同,持有时间不同,相应的买入条件、卖出条件设计差异性很大,所以,我们不可能给出一个确定的标准。但是,条件,最大的要求,就是一定要最真实地反映规律的特征,不能违背规律的特征来制定买卖条件。
总之,买入、卖出与持有的条件设计,可以通过很多过去的案例来验证。只有通过了过去的案例模拟验证,投资策略才能够基本达标。在这个基础上,还必须考虑未来一些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对策略的安全性做进一步的保护措施设计。
在策略设计出来之后,最好的方式,是用一定的资金小规模试验一阵之后,得到较好的效果,最后确定定型。当然,有些中长期策略,是没有时间进行试验验证的,只能在实际投资过程中,一边摸索、一边改正。
在策略要件中,赢利的目标与可承受风险程度,对策略的成功率有很大影响。这是因为,目标越高,实现起来的难度就越大;目标越低,实现起来的难度就越低。通常,投资者不可能把赢利目标定的太低,太低就用不着做股票投资了,采取购买债券等更安全的方式就可以实现。
因此,在确定赢利目标时,投资者要考虑几方面的原则与效果。
一是要坚持能力圈原则,首先要保证可以顺利实现,而不是一味追求高收益。
二是要在风险处于可承受程度之内来追求相对高的收益。当然,这个可承受程度是因人而异的。虽然这项指标有些主观特征,但是,一定要控制好,不要风险高过收益。如果风险高过收益,策略设计就不理想。
三是在模拟数据上,选择难度相对于自己的能力圈最低、收益相对于心理要求最高的位置。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往往会有很多意外因素,会降低理论上的成功率与收益率,所以,在设计策略时,要对此留有一定空间。例如,心理上满足的年收益率是30%,模拟数据上最好能够超过40%。
风险不仅来自于上市公司、股市,而且更主要来自投资者的投资方式与投资执行。所以,必须对自己的投资方式进行风险检验,尽量降低其漏洞与缺陷。
风险与收益成正比,是指一个投资品种的特性而言,并非指任何时间都是这样。相反,随着股价的运行,有时候会出现某类风险非常低、与其相关的收益特别高的情况。例如,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如果有投资价值的公司,股价因为趋势因素而大幅度下跌,远远低于投资价值,而公司并没有问题时,这个时候,投资的收益潜力远远大于风险。
对于短期趋势投资者而言,在有很多同类股票都处于牛市状况下进行投资,风险要远远低于在同类股票都处于下跌趋势状况下的投资。因此,在设计投资策略时,一定要根据投资策略本身的特点,尽量把风险设计得更低、把收益潜力设计得更高。
一定要重视风险与收益在重复投资过程中的叠加效应。这主要是针对中短期投资策略而言。中短期投资要特别注意控制风险出现的概率次数,不能超标,否则风险反复累积,会形成快速的亏损。
从数学角度看,在概率稳定的情况下,投资周期肯定是越短越好,因为时间越短,累积复利的机会就增加得越多。所以,在设计策略时,能够短则更好。
但不同的核心规律,其周期都会有自己的特点。一个大的事件,对于股市的影响可能很深远,所以适合做长期投资;一个小的事件,对于股价的影响就比较短,所以只能做中短期投资。当然,趋势投资者可以在一个大型趋势过程中,选择其中分段的趋势进行中期投资。
因此,在投资周期的设计方面,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特长与能力圈,选择相对较短的周期。当然,如果投资者对于短周期投资没有兴趣,偏爱长周期投资,也不是不可,但一定要确信自己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喜爱,喜爱并不一定意味着有能力。
五三买卖法则是确保长期持有牛股,一路持有到头部,并在头部及时清仓的法则。它只有两句话:五线之上买入,三线之下卖出;反弹不上五线时,逢高清仓。
先定义“五线”是5、10、20、60和120日平均线,“三线”是5、10和20日平均线。(图280-1)中A点是本轮行情中K线第一次爬到五线之上,作买入。
H点是本轮行情中K线第一次跌到三线之下,作卖出。从A点买入到H点卖出,收益颇丰。
C点是本轮行情中K线第三次爬到五线之上,作加码买入。
D点是本轮行情中K线第四次爬到五线之上,作加码买入。
E点是本轮行情中K线第五次爬到五线之上,作加码买入。
个人签名
通过书籍和网络上良莠不齐的零碎经验,很难真正掌握股票本质,特别是那些“似是而非”的知识,会导致大多数普通散户亏损累累,从而对市场失去信心。资本市场,重要的是不仅要投入资金,还有投入“本领”。几百年来的实践证明,金融市场从来不缺少获利的机会,缺少的是获利的专业本领。吴老师股票合作 q q : 3 5 3 2 0 1 5 2 2 5 gphztz.com
IP 属地:南京
相关帖子
收藏
顶 0
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