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有序运进标准化厂房,多条生产线开足马力运转,身着防尘服的工人来回穿梭巡视……开年之初,陆丰康源半导体产业园内,就已经呈现出了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是康佳集团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又一次重要实践。2020年,康佳集团开始投资建设陆丰康佳半导体光电显示及终端项目,于去年7月正式投产运行,当年便创下6亿多元的产值。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全球市场的回暖,今年园区的产值还将会有更大幅度的增长。
今年3月,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了产业振兴的重要意义:“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在华侨城集团的战略指导下,多年来,康佳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立足自身经营优势,将发展乡村产业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走出了一条“产业帮扶+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子。去年底,康佳集团成功入选“央企ESG·社会价值先锋50指数”榜单。
1、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近日,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深化对口帮扶协作、拓展多种形式的跨区域产业合作,促进区域产业融合、协同发展。
在此之前,类似的实践就已经成功开展过多轮,陆丰康源半导体产业园就是其中之一。
陆丰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2020年,康佳集团积极融入“双区”重大产业转移帮扶战略,投资25亿元用于建设陆丰康佳半导体光电显示及终端项目,助推当地产业发展,并被列入了广东省“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据预计,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后可解决3000人的就业问题。
通过加强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项目还吸引了芯片封装测试、计算机软件开发、手机元器件销售等大量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入驻,打造成为了主导产业突出、规模效益明显、综合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产业集群,体现出了科技型骨干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
“南海之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媒体这样称赞道。陆丰康源半导体产业园的投产,提高了当地的财政收入,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通过产业振兴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振兴,获得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认可。

2、紧抓新兴产业机遇,引领区域升级发展
黔东南,是康佳集团长期精准帮扶的另一个重要地区。
2003年开始,康佳集团与贵州省三穗县和天柱县结成对口定点帮扶关系,围绕美育帮扶、消费帮扶、产业帮扶、资金帮扶等方面,累计投入资金近千万元。
长期的帮扶经验,也让康佳集团对当地的特色优势了如指掌。其中,凯里石英砂矿产资源丰富,分布集中,且含铁量比较低,生产出来的玻璃的透光率很高;而康佳集团正在大力发展的新能源科技产业,恰好对光伏玻璃有着较高的需求,可以因地制宜发展光伏玻璃产业,实现共同发展。
2021年12月,康佳集团与黔东南州政府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2年8月,与黔东南地区企业签署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推动当地实现玻璃产业从生产普通平板玻璃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玻璃产品转变,为促进黔东南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根据华通证券预测,待康佳集团新能源项目完全落地后,新增年营收将超过50亿元。届时,康佳集团的新能源科技产业,将会对黔东南经济发展与区域升级形成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3、发挥自身经营优势,打造乡村特色品牌
早在80年代初,“三穗鸭”就被作为了贵州省三穗县的重点产业之一,但由于缺乏品牌建设和专业的宣传措施,客群一直较为局限。而产品的滞销又挫伤了鸭农的积极性,“三穗鸭”一度陷入濒临绝种的境地。
为了协助当地政府打响“三穗鸭”品牌知名度的需求,2018年开始,康佳集团从品牌、销售渠道、供应链管理等多方面对三穗鸭产业开展帮扶工作,包括无偿的品牌设计与销售资金支持,并利用产品终端等自有渠道,对“三穗鸭”进行免费宣传,帮助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
此外,康佳集团还大批量集中采购三穗、天柱两县的农副产品,用于发放员工福利、慰问困难员工,并在内部线上商城设立“苗侗山珍”扶贫专区,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农特产品的销售。
如今,“三穗鸭”品牌已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主导产业,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回乡发展。据统计,主营三穗鸭业务的本地企业已达18家,其中有企业产值已经破亿。在当地政府和康佳集团的协作下,“三穗鸭”实现了从产业规模到产品销量的全面提升。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更多像康佳集团一样的企业参与进来,不断开辟新模式、新业态,“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