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描述
4月26日,公司发布 2022 年年报及 2023 年一季报,2022 年公司实现营收 29.7 亿元,同比下滑 8.51%,实现归母净利润4.43亿元,同比增长 19.2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2.91 亿元,同比下滑 14.7%;2023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6.16 亿元,同比下滑 18.7%,归母净利润 0.47亿元,同比下滑 46.67%。
事件评论
公司2022年业务同比下滑主要系消费电子行业在过往一年持续萎摩不振,公司自身盈利性略有下滑,带来扣非归母净利润的下滑幅度高于收入端。2023 年一季度公司收入端下滑主要系消费电子行业仍未见到复苏,整体收入同比仍有所下滑。从单季度的盈利性角度来看,2022Q4 单季度毛利率下滑明显,我们判断主要系汽车连接器新增产能开出及其他会计处理影响,2023Q1 毛利率有所恢复。
从主营结构来看,公司 2022 年业务结构中汽车业务占比进一步提升,2022 年汽车业务营收5.14亿元,yoy+64.74%,占比17.3%;射频连接器及线缆组件业务营收8.73亿元,yoy-18.2%,占比 29.41%;电磁兼容件营收 8.04亿元,yoy-1.81%,占比 27.08%;软板营收4.07亿元,yoy+5.42%,占比13.71%;其他业务收入3.7亿元,yoy-43.93%,占比12.48%,从研发投入来看,公司未来看重发力投入在汽车高频高速连接器领域,包括以太网连接器以及 Mini Fakra自动机的研发。公司正在布局的业务还包括光伏、储能等新能源领域的连接器及相关产品,此外在5G毫米波连接器、服务器用MCIO高速线缆组件等亦有研发布局。
展望 2023 年,公司在既有产品稳定自身地位的同时,将逐步拓展新能源、工业类产品。
进一步提升汽车连接器研发与工艺水平。新产品方面,公司在逐步推进5G毫米波相关产品,公司与IC 设计厂商具有深入研发协同,未来模组产品份额继续拓展。前期重点研发的产品如射频BTB、高速以太网、毫米波天线有望在2023年实现规模量产。我们判断公司今年一季度或将是经营低点,未来几个季度观察消费电子复苏及汽车连接器放量节奏,全年有望低开高走。
受益于汽车智能化,打造公司第二增长曲线,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普及以及智能驾驶等级由L2/L3向L4/L5升级,激光雷达、摄像头、屏幕等设备数量大幅增加,汽车内部传输数据量激增,激发高频高速连接器的需求。公司客户目前以长城、长安、吉利、比亚迪等国内品牌为主,海外大客户认证中,公司与华为在智能驾驶平台连接器方面深度绑定,参与其激光霄达连接器的前期开发,因此对于认证国内其他激光雷达整机厂有一定背书效应,相较于罗森伯格和泰科电子等国际厂商,电连技术的优势主要在于对客户的响应和高投人带来更快的产品迭代速度,可以保持甚至超过国际大厂的迭代速度,未来公司自动化率的提升以及规模效应有望进一步控制成本增强汽车连接器业务的盈利性。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9、6.70、8.99亿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