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300 在AI 正面交锋英伟达,AMD 能否复制16 年CPU 突围战的成功?
AMD 曾在2016 年通过Zen 架构及领先制程计划,颠覆英特尔一家独大的局面,并开始蚕食其CPU 市场份额。随后,AMD 在2018 年PC 端制程首度弯道超车英特尔,市场份额加速提升;19 年联手台积电,率先跃入7nm制程,在服务器端也实现制程超越,股价在20 年超过英特尔,市值也在22年开始超越英特尔。23Q1 AMD 重磅推出结合CPU+GPU 架构的MI300 正式进军AI 训练端,对标英伟达Grace Hopper,通过规格及性能全面提升,重点发力数据中心的HPC 及AI 领域,试图重演16 年CPU 端突围成功。
MI300 将于下半年正式推出,管理层预计2024 年将看到明显贡献。
MI300 全方位追击英伟达Grace Hopper,但软件生态完善成破局关键MI300 结合AMD 的Zen 4 CPU 与CNDA 3 GPU,仿生人脑结构,顺应多模态模型发展趋势,制程跃入台积电5nm 体系,与英伟达看齐,算力及能耗性能相较前代MI250X 也显著提升。数据传输方面,MI300 采用“统一内存架构”突破GPU 与CPU 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限制,类比英伟达NVLink技术,能满足未来AI 训练和推理中,海量数据计算和传输的需求。价格方面,高性价比策略的延续将为其与英伟达的竞争中再添*。然而,AMD的ROCm 软件系统相较英伟达CUDA 起步晚且生态圈较为单薄,或为其打破英伟达独大的一大障碍。
AI 为第一战略重点,丰富产品矩阵深化竞争壁垒,微软会否助力一臂?
AMD 管理层强调AI 为目前的第一战略重点,公司正致力于构建更加多元的AI 产品矩阵。目前发布的产品包括融合Ryzen AI 以提高性能的Ryzen 7040系列CPU、自适应数据中心平台Versal AI、注重能耗性能的AMD Alveo V70AI 推理加速器,以及数据中心CPU 第四代EPYC Genoa 处理器(Genoa-X还未上市)。而即将上市的MI300 将助阵其丰富的AI 产品矩阵,欲在AI 训练端攻城略地,跟英伟达正面交锋。另外,考虑到TCO、可控性及自身生态圈集成,云厂商自研芯片也为大势所趋。最近彭博报道微软跟 AMD 合作研发 AI 芯片,微软虽否认,但也说明了云厂商与芯片公司合作的可能性。
PC 需求下行欲见底,管理层预计下半年市场将回暖AMD 23Q1 营收及利润虽超预期,但同比均下滑,主要鉴于PC 出货量持续下行,公司控制出货量以消耗下游库存。虽然目前全球PC 出货量底部还未出现,但管理层表示正致力于平衡出货量与需求,预计下半年PC 和服务器市场将恢复,业务将录得增长。公司Q1 推出了PC 端亮眼产品组合:Ryzen7000X3D 通过3D V-Cache 技术提高数据获取速率及缓存容量、笔记本电脑搭载7945HX CPU 在电子设备测评中领先,而Ryzen 7040 系列PhoenixCPU 相关产品将在5 月中下旬开始陆续上市。以上产品均基于Zen 4 架构和台积电5nm 制程。
第四代 EPYC 数据中心 CPU ,重磅升级发力云端23Q1 数据中心业务受限于宏观经济营收同比持平,但云巨头进一步扩大AMD 产品部署,当季新增搭载28 个项目。第四代EPYC CPU 家族再添新成员,成为MI300 之外下半年拉动数据中心营收增长的第二引擎。Ber*基于台积电5nm 制程,拥有多达128 个内核,计划Q2 末上市,公司预期其为下半年营收的重要贡献;Genoa-X 对比同样采用3D V-Cache 技术的第三代EPYC CPU Milan-X,在内存容量及带宽再上一层楼。AMD 主要竞争对手英特尔23Q1 同样推出数据中心CPU,但其均采用Intel 7 制程,等同于台积电7nm 制程,相较AMD 仍然落后。
风险提示:新产品落地进度推迟、PC 恢复和AI 技术落地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