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中国GDP 增长率、物价走势与美元指数走势呈现明显的反向关系。
在固定汇率下,美元币值的变化对国内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低于内部需求。美元币值变动通过对中国出口、上*业利润水平和资本流动等几方面的影响引起中国宏观经济的大幅波动。2002 年10 月以来,宏观经济景气周期上升阶段与美元贬值周期高度重合并非偶然。
美元兑欧元已创出历史新低,但美元贬值周期远未结束。由于内外部原因预计美元仍有20%以上的贬值空间,时间上至少延续3-5 年。国际政策协调与博弈、经济数据的短期反复可能使该过程较为复杂。
国际货币体系的紊乱将使黄金的货币属性凸现,投资机会显现。预计黄金价格可能升至500-600 美元。我们有如下判断:以美元计价的黄金价格上涨幅度>美元的贬值幅度>人民币的可能升值幅度。
国际定价的上游产品价格中期内将向下调整。对各类产品价格下跌的可能性与幅度,应综合考虑需求水平的稳定性、供求的地域结构与定价权、所处产业链条、战略地位高低和是否有统一的衍生品交易市场、美联储的利率水平等。
一国货币币值应反映其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经济增长速度,长期内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并进一步与美元脱钩是必然。
中国24 年以来年均9%以上的GDP 增长率、超过5000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连续多年的贸易顺差局面、经济发展所需资源日益依赖进口的现状,构成了人民币币值重估的各种内外部因素,但是,美元中长期的贬值趋势却是人民币持续面临升值压力的直接原因。
中期内保持人民币处于较低的汇率水平,短期内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中国产业体系的完善和经济实力的增强。
健全的产业结构和银行体系是汇率制度改革的先决条件。由于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过高,银行体系较为脆弱,大幅升值将导致国内产业结构变迁、银行体系风险以及经济增长速度变化,因此人民币币值的低估程度仅仅可能是理论数值。
年内人民币升值的可能性极低。汇率改革的初步路径可能是增大对美元的波动区间范围,时间在2005 年下半年以后,幅度为±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