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债市持续走强和“资产荒”深化之下,二永债作为被热捧的赛道,其利差进一步压缩,市场也开始在该赛道上向信用资质要收益,中小银行的资本债落在聚光灯下,当前定价怎么评估,市场策略如何考虑?本文聚焦于此。
二永债如何定价?
2023 年1-5 月,银行资本债收益率和信用利差整体呈现震荡下行,期限利差和等级利差也在持续压缩中,市场参与正当时。当前而言,市场较为关注二永债利差还有多少压缩空间?这当中离不开对二永债定价中枢的探讨。
我们对二永债的定价因素进行拆解。以二级资本债为例,其信用利差可分解为商业银行普通债信用利差(对应流动性溢价和信用风险溢价)和二级资本债品种利差(对应条款和品种溢价)。以国股行来看,市场对其普通债要求的信用风险溢价通常较低,故其二级资本债信用利差可主要分解为流动性溢价和品种溢价。
利差下行时期的二永债定价中枢
2019 年以来市场对于其关注度和参与度持续提升,利差中枢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曾出现5 次二永债信用利差显著压缩并见底时期,分别是2019/1-2020/1、2020/5-2020/6、2021/1-2021/8、2022/4-2022/9,以及2023/1 至今。
总结来看,每一轮流动性溢价都在持续压缩,品种溢价则在2021 年以来的压缩幅度更大:(1)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策面和资金面通常维持宽松状态,二永债流动性溢价往往快速压缩。相应的,触发回调的关键因素是政策面和资金面的转向,而这又通常取决于经济金融修复的斜率和可持续性;(2)在上述背景下,如果信用债(特别是优质主体)供给短缺,机构欠配压力较大,投资者通常在品种上做挖掘,而二永债以其优势往往成为被热捧的赛道,其品种溢价中枢随之明显压缩。在此情形下,机构行为如何变化也是关键因素,特别是银行理财。
当前二永债定价中枢在哪?
对此,我们依然先从宏观政策和资金面、供给压力和机构行为等几者因素展开来看:(1)政策面和资金面仍有其稳定的前提:当前经济修复内生动能仍不足,政策端需继续助力稳增长、宽信用,短期内央行或仍不具备收紧流动性的前提,而是继续精准投放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2)供给或将有季节性抬升,但全年来看压力或不大;此外下半年将出现二级资本债的赎回高峰,或一定程度推升供给压力,对应也需持续关注中小银行不赎回风险;(3)当前市场对二永债参与热度依然较高,成交仍较活跃,换手率维持相对高位,且已开始资质下沉,弱一些资质的股份行以及中小银行资本债利差快速压缩;这当中,规模逐步企稳的理财值得关注,将对二永债的配置需求形成一定支撑,无论是票息方向还是流动性,此外公募基金也是很重要的参与方。
综上,当前银行资本债仍是优选赛道,对比2022 年低点来看,目前3-5Y 国股大行二永债利差还有15BP 左右的压缩空间,但性价比已然有所下降,前期这类资金在当下时点可以适度考虑止盈。往后看,一方面换一些2-3 年品种资产等待阶段性调整,后逢调整后再入,另一方面资质尚可的中小行二永债利差近期压缩很快,尤其是3 年品种下行斜率很陡峭,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4 年左右品种目前吸引力更足,趋势当中可把握此类交易性机会。
风险提示:银行二级资本债供给超预期的风险;银行二级资本债被减记的风险;银行二级资本债不赎回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