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政策利好消息的提振下,A股、港股纷纷走强,但放量之后,市场博弈有所加大,再次迎来高位分歧。沪指一根长长的上影线又让部分投资者的心情从“牛回!速归!”转变为“牛回没回?要不要归?”……
反弹行情会只是“昙花一现”吗?反弹之路又为何总是一波三折?基民如何应对?
反弹之路为何总是一波三折?
年初以来A股的核心纠结点就在于市场预期与现实的的反复拉扯。

从年初至春节前的“强预期、强现实”市场普涨;再到春节后至4月底的“强预期、弱现实”区间震荡,与经济总量相关性较低的AI+领涨;然后是4月底至7月中的“弱预期、弱现实”,沪指点位触及本轮调整的低点,行业普跌。
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在担忧什么呢?——担忧经济复苏的进程、担忧政策不及预期、担忧人民币汇率贬值。
但从上周以来,这些负面的担忧似乎都迎来了转机。
1)经济复苏进程方面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27日发布的数据,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3884.6亿元,同比下降16.8%,但降幅比1-5月份收窄2.0个百分点。
事实上,一方面,累计利润降幅自年初以来逐月收窄,表明工业企业利润在稳步恢复,下半年在低基数影响下,利润同比增速将继续改善,预计本轮PPI已至周期底部,价格对企业利润形成的拖累或即将收尾;

另一方面,6月民营企业利润两年复合增速为11.4%(前值-12.1%),成功实现触底反弹,7月政治局会议的政策定调已十分明确,随着之后政策端向民营企业倾斜力度的加大,民企的复苏有望延续。
此前过度悲观的预期与当下慢复苏的实际情况出现了背离,从全年的角度来看,今年的GDP增长有望呈现N型走势。
2)政策方面
前期市场对于政策的预期的确比较低,市场也在犹豫中一度出现了两市6000多亿成交的地量。但7月政治局会议中明显有几个对市场影响较大的超预期的点,又走出了预期差。
以史为鉴,历次高层会议提及资本市场基本都出现在市场较为低迷的阶段,而市场对此给出了积极的回应,沪指后续均以上涨为主。
3)汇率方面
近来人民币汇率明显回升,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汇率一度从前期的7.28收复至目前的7.14附近,汇率贬值对于市场的压制得以明显缓解,北向资金也迎来系统性流入。
但市场反弹又为何一波三折呢?主要因为以下三点:
1)经济的“重启”需要时间。经济修复不是汽车的刹车油门,而是飞机的起飞与降落。
2)消费者的情绪修复也需要时间。“超额存款”已成为近期热议的话题,2019年以来我国居民存款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尤其是2022年前11个月居民存款比2021年同期多增6.9万亿元[4]。从近10年国内消费者信心指数也能看出,今年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明显,修复亦尚需过程。
3)“进二退一”更是市场先生的常态。即便是在市场趋势反转的趋势下,获利回吐行为的存在也会让向上的脚步出现反复。
历史上的五次底部反转:获利回吐与进二退一

资料来源: 海通证券研究所, 截至 2022/07/05[5]
投资者如何应对?
将时间放长,避免只关注短周期
短期的波动,每个人都难免感到恐惧和焦虑。对于咱们基民来说,最好是既不适合过度悲观,也最好不要太过冒进。“战略上保持乐观,战术上坚持原则”,可能是现在比较好的策略。
战略层面上,我们可以明确两件事情:
一是当前市场已经跌的足够多了,很多优质的公司已经被错杀,市场继续向下的空间已经被压缩的非常有限了。这样的估值水平在中长期来看是比较不错的布局位置了;
二是尽管我们不知道大的行情究竟什么时候展开,但几个重大转折点已经出现。所以战略上完全可以保持乐观,坚持长期持有。
战术层面上来看,最好还是坚持原则、科学投资,不要轻易“*”、不要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把握每次下探的机会分批投资,善用基金定投。
利用盘整期,复盘自我的投资组合
如果市场调整,但这正好给我们一个机会,将心态放平和,将节奏放缓慢,重新来审视我们的投资组合。其实,无论是专业的投资人还是普通的投资者,都有可能预判失误,出现亏损。但是一个聪明的投资者,会通过复盘,分析清楚哪里做得好,哪里做的不好,以及未来如何改进。
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进行复盘呢?首先可以来审视下我们的投资组合是否合理,组合中的资产是否满足不相关性。有效的资产配置组合可以帮我们平滑波动,适当抵抗风险。其次,对于已经配置的资产,我们也可以从资产属性、管理人情况、产品各项数值等不同维度进行复盘,审视其在经历市场震荡时的表现情况。
写在最后
一些指标在逐步发生趋势层面的变化,一些过往担忧的因素也在发生好转。虽然短期来看,经济复苏力度是市场震荡的诱因之一,但是中期视角,周期正在震荡过程中逐步筑底,积蓄新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