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7 月18 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起草了《北京市公共数据专区授权运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管理办法)。建设数据资源体系是数字中国“两大基础”之一,公共数据的授权运营更是重中之重。我们认为本次管理办法共有三大看点:1)授权模式注重场景牵引,意在避免数据垄断。2)数据分级更加规范,意在扩大数据供给。3)收益分配鼓励红利共享,意在保障运营主体权益。后续,我们预计国家数据局成立后,公共数据要素治理发展有望进一步提速,而地方各省市的公共数据管理办法也将陆续*。
建设数据资源体系是数字中国“两大基础”之一,公共数据的授权运营更是重中之重。根据*中央、国务院2023 年2 月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建设数据资源体系和数字基础设施并列为夯实数字中国建设的“两大基础”。在数据资源体系中,公共数据是我国数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数量大、价值高且政府掌控性强,我们预计公共数据将成为数据资源开发的重点。此前,部分公共数据已通过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对外流通,而授权运营是当下政策层对公共数据进一步开放的探索方式。
本次发布的管理办法是全国第二个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省级文件,北京市作为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其管理办法对全国数据要素治理指导意义重大。
中央层面,从“十四五”规划开始提出“开展政府数据授权运营试点”,到“数据二十条”单独成段对公共数据授权展开论述,顶层设计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支持态度不断强化。地方层面,此前仅有浙江省于2022 年10 月*过《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暂行办法》,而市级层面有杭州、济南、长沙等地发布过类似文件。北京市作为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其2020年成立的金融数据专区成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典范示例,本次管理办法对全国具有重大借鉴指导意义。此外,本次管理办法也是对此前北京版“数据二十条”中“市大数据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规则”的进一步落实。
本次管理办法体现出当下政策意图更多注重于培育市场规模,建立市场生态,激发运营主体活力,共享发展红利。总的来看,共有三大看点:
授权模式注重场景牵引,意在避免数据垄断。管理办法将数据专区分为领域类、区域类及综合类。其中领域类聚焦本市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大领域应用场景;区域类面向区域特定场景,以基层社会治理为目标;综合类面向综合场景,针对无明确领域或区域归属的公共数据。相较其他省份,我们认为北京模式更加注重场景牵引,依据场景多次分类授权数据运营方,而非依据数据分类简单授权,避免单一运营方对公共数据形成垄断,更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数据分级更加规范,意在扩大数据供给。公共数据分级分类对外开放是政策一以贯之的态度,本次管理办法将数据分级进一步规划和细化,将公共数据分为四个级别,其中一级数据允许原始数据共享,二三级数据须通过数据接口或依托市大数据平台共享,四级数据原则上不予共享,确有需求的采用可用不可见等必要技术手段实现有条件共享。我们认为,数据分级的进一步规范有望扩大公共数据要素供给,避免因责任问题导致公共数据供给受限,盘活数据价值。
收益分配鼓励红利共享,意在保障运营主体权益。管理办法明确提出“鼓励公共数据专区探索市场自主定价模式”,此前北京版数据二十条也提到“明确各类市场主体享有分别按照数据资源持有权、加工使用权或产品经营权获取相应收益的权益”,力在保障运营加工主体的合法权益。而对于政府部门的收益分配,管理办法也未出现“增加财政收入”等类似表述,稳定了市场信心。
后续,我们预计国家数据局将在2023 年内挂牌成立,公共数据要素治理发展有望进一步提速,而地方各省市的公共数据管理办法也将陆续*。
2023 年发布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我们预计国家数据局将在2023 年内挂牌成立,而“推进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是国家数据局重要职责之一。后续,公共数据要素治理有望进一步提速增效。此外,上海、重庆等省市在其数据要素规划中提出公共数据主管部门统筹推进授权运营规章制度建设,我们预计地方各省市的公共数据管理办法也将陆续*。
投资策略:我们认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是数据要素资源体系的重点方向。
建议关注:1)受益于公共数据运营平台的国资云及相关建设:深桑达、太极股份、易华录;2)可能成为被授权运营主体的垂直行业落地:航天宏图、久远银海、万达信息、德生科技、中远海科、上海钢联。
风险因素:数字经济发展不及预期,数据治理相关政策*不及预期,机构改革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