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内容摘要:
金融与实体良性互动是做优做活资本市场的重要根基。*总书记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实体产业是金融投资的重要方向,金融投资是引导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形式。金融投资的收益率来源于实体经济,同时实体投资的收益率水平又会影响金融投资的方向,两者相互配合和相向而行是提升社会整体投资回报率的基础。当前我国金融投资与实体投资间还存在诸多堵点,要尽快推进金融投资与实体投资在理念认知、创新方式、投资收益率及估值方法上相一致,通过金融投资与实体投资的良性互动循环来提升市场整体的回报率。
要推动金融投资逻辑与实体投资认知相匹配。当前我国金融市场资产荒与实体经济资金荒并存。一方面,金融机构有资金有资本,但普遍缺乏合意的投资对象。另一方面,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企业普遍缺乏长期资金、风险资金。导致当前我国金融机构资金资本双过剩,实体企业资金资本双短缺现象的根源在于金融投资与实体投资对产业趋势、技术路径及数字化等方面的认知出现明显背离。要加快消除金融投资与实体投资在认知逻辑上的差异,推进金融投资与实体投资融合发展。
要推动金融创新方向与实体经济需求相匹配。近年来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在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上做了很多积极有益的探索。与此同时,当前金融创新与实体需求间仍存在诸多背离。一方面金融产品创新多表现为跨市场、跨期限和跨领域的交易创新,此类创新使得资金在不同金融市场间流转,最终流向实体经济领域的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当前实体经济的很多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打通此类融资堵点的金融创新产品供给严重不足。提振市场信心要加快推进金融创新方向与实体经济需求相匹配。
要推动金融投资收益率与实体投资收益率相匹配。近年来我国金融投资与实体投资循环不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实体投资收益率偏低,引致资金脱实向虚。推进金融投资收益率与实体投资收益率相匹配要引导投资者形成合理的金融投资收益预期;要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收益波动,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要着力提升实体投资回报水平。
要推动金融投资热点与实体经济转型方向相匹配。近年来我国金融投资呈现出明显的向新技术、新业态和新经济领域集中的态势。推动金融投资热点与实体经济转型方向相匹配要引导市场对经济转型方向及路径形成全面认识。
要推动金融投资估值方法与实体经济创新需求相匹配。近年来我国在完善企业估值方法上做了很多积极有益的探索。针对新零售、平台型企业我们引入了市销率、点击量等新型估值维度,但整体来看,当前我国还尚未形成对数据、技术等创新要素的估值定价体系。要顺应实体经济数字化、科技化的发展趋势,提升对数字资产财务化及资本化的估值能力。
要顺应实体经济绿色化的转型趋势,加快形成对绿色资产的市场化定价及估值机制。
风险提示:外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