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及相关部门近期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要推动中长期资金加大权益投资力度,回应7 月政治局会议有关“活跃资本市场”的政策号召。截至2023Q2,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养老基金A 股市场持股的合计流通市值为1.47 万亿元,占A 股流通总市值的2.07%。我们进一步深度挖掘剖析了各类中长期资金权益持仓的配置风格和品种偏好的变化,以银行股为代表的金融股仍是保险资金主要重仓的品种,但其行业结构近年来也出现了一定的边际调整,而社保基金对科创、制造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更强。
如何理解中长期资金与权益市场的关系?中长期资金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着市场“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的作用;近年来证监会及相关部门多方面落实一系列措施助推中长期资金积极入市,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的权益投资比重均出现明显提升;但保险、信托、银行理财等资管产品权益市场参与度的提升有限,居民财富管理市场与权益市场双向链接、良性互惠的桥梁有待进一步巩固。
保险资金如何开展权益投资业务?保险业内的系统资金是主要资金来源,但近年来第三方业外资金的比重不断提升,其中来自银行及理财子的业外资金始终保持高速增长;2013-2016 年保险资金规模受益于资管创新的时代背景而高速扩张,2017 年后监管开始收缩保险机构投资权益资产的口径;2020 年7 月《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奠定了业内差异化审慎监管的基础,实现鼓励资金入市与严格防范风险并举。
保险资金权益资产配置结构:(1)持股规模:权益市场参与度有待提升。根据上市公司财报,2023Q2,保险公司及产品共持有501 家A 股上市公司流通股,合计持有流通市值1.25 万亿元;剔除险资控股企业,截至2023Q2 保险资金实际投资性持股市值仅4460 亿元,占A 股流通总市值的0.63%,占比自2019年起持续下滑。(2)行业配置:银行持仓过半,地产链收缩,科技类提升。银行、房地产、电力及公用事业、通信、食品饮料是保险资金投资性权益持仓排名前五的行业;保险资金重视久期匹配、追求稳健收益,在“偿二代”体系其权益投资策略天然与金融板块适配;但保险资金2021 年后明显减持银行股,或源于内部调仓和银行股投资价值边际回落;而地产链持仓自2020 年后趋势逆转,尤其对房地产股持续减持;公用事业和科技制造持仓占比提升明显,其中科技制造板块在2022 年后增幅明显。(3)投资偏好:大市值、稳收益、高分红。保险资金偏好大市值、估值较低、业绩稳健的标的,其持仓品种具有明显的高分红特点。
其他中长期资金如何布局权益投资?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养老基金对A 股上市公司持股数量持续上升,其中社保基金数量最多,截至2023Q2 为640 家;三类基金的A 股持仓市值整体呈震荡上行,但占全市场流通市值的比重却有所下滑;社保基金权益投资对双创板块关注度更高,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明显更强,行业配置中医药、机械、电子、基础化工、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持仓占比分列前五,板块配置中周期制造、科技制造、上游能源材料分列前三。
有关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未来发展的思考:保险资金提升权益资产投资规模有较大的必要性,一是对标海外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二是广谱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固收类资产的收益贡献边际递减;从板块配置角度,目前保险资金权益投资仍集中于金融板块,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需正视保险资金存在的短期负债约束和长期价值投资理念间的冲突,监管部门应加快推进部分中长期资金内部考核机制和会计处理规则的优化;预计未来保险资金通过FOF、指数ETF 等工具开展权益投资的规模或持续上升,板块上或逐步向*估和信创领域倾斜。
风险因素:监管政策发生调整,权益市场波动加剧,统计与测算存在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