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化解债务的新动向:2023 年7 月24 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做出了“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的重要表述,为地方政府化解当前债务工作指引了新方向。
新一轮特殊再融资债券申报工作已经展开:2023 年7 月以来,财政部启动了置换部分隐性债务的新一轮特殊再融资债券申报工作。根据《财新周刊》报道,此次安排的特殊再融资债券规模约1.5 万亿,可能涉及12 个地方债务压力比较大的省份和地区,包括天津、贵州、云南、陕西、重庆等。2023 年8 月30 日,财政部公布《2023 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报告提到:“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一步压实地方和部门责任,严格落实‘省负总责,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各负其责’的要求。督促地方统筹各类资金、资产、资源和各类支持性政策措施,紧盯市县加大工作力度,妥善化解存量隐性债务,优化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逐步缓释债务风险。”继续化解存量隐性债务,逐步缓释市县的债务风险,由省来担负总责,从省到市县进行债务“合并监管”,并通过地方政府将资金、资产、资源及各类支持性政策措施进行统筹安排,真正做到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这也与上述财政部启动的新一轮特殊再融资债券置换工作形成了呼应。
城投平台的化债方式与资金来源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市县债务在省级层面“显性化”,使得市县平台能够“轻装上阵”,增强未来发展动能。中央将这些“结存限额”从各省调集出来一部分,并分配给不同省市,是这类化债方式的核心策略,也是中央层级才能完成的艰巨工作。获得“结存限额”的省级政府会发行一般债券、专项债券来置换所辖市县的存量隐性债务,使得市县平台存量隐性债务在省级层面“显性化”。在这种化债方式下,全省债务结构发生了改变,部分市县债务转化为了省级债务。第二类,寻求大银行*支持来置换市县平台的高息债务,短期限被置换为较长期限,高成本被置换为较低成本。第三类,省内金融资源集中力量化解。不同省市的金融资源差异较大,省级政府通过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国家AMC)、省级资产管理公司(地方AMC)、省级担保公司、省内银行(含城商行与农商行)来协助债务较高的特定市县城投平台进行债务化解工作。第四类,市县自身资源的变现。不同市县的资源禀赋差异也很大。根据市县所属国有企业(含城投平台)拥有的上市公司股权、矿产资源、经营性资产、知识产权、特殊资产等,在确保国有资产不会流失的情况下,完成对这些资源与资产的出售与变现,有效筹集资金,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做好化解债务工作。
投资建议:根据投资风格偏好、产品负债端稳定性以及机构研究实力,以及结合近期动态信息,在短期内可以重点关注以下6 大区域的城投平台:
第一,浙江的市本级、区级、县(市)级、开发区级平台。
第二,山东的济南、烟台、青岛的市本级及区县平台。
第三,江西南昌、九江、宜春、新余、赣州、吉安的市级平台及市经开区平台。
第四,重庆市的市本级平台及主城区平台,及部分区县(涪陵、永川、江津、璧山、合川、万州等)的主平台。
第五,安徽省的合肥、芜湖和滁州的市本级及部分区县,这些地市的区位优势较好,制造业发展潜力较大,3 年以内期限的债券品种,可以根据机构偏好进行择优拣选。皖南和皖北城投平台的收益率偏高,可选择短久期债券来博取收益。
第六,河南省的郑州、南阳、洛阳的市本级平台,及郑州部分区县。河南航空港存续债规模大,产业规划较合理,政府支持力度大,以短久期策略来适当参与。
风险提示:行业面临政策不及预期风险、基本面下行风险、信用风险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