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指引长期发展,机遇来临构建广阔前景:1)行业概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提高,社会对医疗器械的需求日益旺盛,国内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头部效应较显著。医疗器械行业可以分为医疗设备(医用+家用)、医疗耗材(高值+低值)和体外诊断(IVD)三个二级子行业,细分赛道发展均呈现向好趋势。2)市场发展:从需求端看,一方面老年人口数量上升导致市场对医疗器械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带动可支配收入提升,居民有意愿及能力为健康问题消费,消费需求扩张推动下游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的持续扩建,或增加医疗器械使用场景;从供给端看,a)医疗设备:一方面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陆续开展国产替代的浪潮,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为新的业态趋势,AI 技术为辅助治疗、医学影像设备等带来重大机遇;b)检测、耗材与工程:
“两票制”“带量采购”深入推动医用耗材类企业进行产品结构升级,促进产品提质降价,塑造并改善行业生态,形成创新驱动的业态格局。
医疗器械行业产业链:医疗器械行业产业链主要由上游原材料、零部件制造,中游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以及下游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用户组成。中游作为关键环节,生产经营企业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按生产或经营的产品类别分为医疗设备(医用+家用)和检测、耗材与工程两大赛道,后者可进一步分为医用耗材(高值+低值)和体外诊断(IVD)两个细分领域。1)医疗设备产业链主要由上游原材料和设备供应商,中游医用和家用医疗设备生产制造商,以及下游医疗机构和科研单位等组成。2)医用耗材产业链包括负责供应原材料、设备及零部件的上游加工商,负责研发、生产医用耗材的中游厂商以及下游的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经销商。3)体外诊断产业链包括上游生产商、中游试剂及仪器配套生产商和经销商,以及下游广大医疗机构。
医疗器械行业竞争格局:1))医疗设备赛道国产化进程任重道远。产业链向中国大陆转移、探测器下游应用领域拓展等因素刺激国内市场良好外部环境的发展。目前国内医疗机构仍倾向于使用高端进口设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是大势所趋。2)检测、耗材与工程赛道格局集中化加快,中小企业市场化竞争加剧,“马太效应”显著。国内市场呈现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竞品同质化特点,中小型生产厂商正面临转型或淘汰,而品牌矩阵丰富、技术实力雄厚的大型厂商更易在新形势下布局增益。
医疗器械行业核心竞争力:1)政策壁垒:政府对医疗器械行业从业企业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及使用的管理日渐严格,强监管要求及严苛许可流程为新进入者带来政策壁垒。2)市场渠道壁垒:由于头部企业已在国内形成市场垄断,且营销网络和技术服务网络的建设周期较长,因此先进入者可通过先发制人的优势广泛占领渠道资源并进一步拓展网络,挤压后进入者的发展空间。3)技术与人才壁垒:医疗器械行业是典型的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商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行业创新性特征要求企业配备专业研发团队并掌握相关生产工艺。
赛道推荐:1)医疗器械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成长空间广阔:宏观层面,社会需求旺盛、政府大力支持、AI 技术赋能三大积极因素积累对板块行情的催化;行业层面,当前行业集中度较低、细分领域众多、竞争格局日益激烈等特点将随着监管政策的陆续落地,加速市场出清,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市场格局发生动态变化。2)重点推荐医疗设备赛道: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稳增长的需求端趋势叠加国产替代及AI 赋能的供给端升级,中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当前仍属蓝海领域,国产化空间充裕,把握政策导向、优化渠道铺设、储备技术与人才将助力企业巩固核心竞争力。
风险提示: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海外贸易摩擦;技术更迭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