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观点:入河入海污染物排放管控升级
1)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 整治总则》《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 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指导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和规范化建设工作。2)两项标准是落实《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构建“1+N”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技术文件。其中,《整治总则》明确了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的总体要求、工作流程、整治方案编制内容,细化了“依法取缔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规范整治一批”的具体情形、技术要点和销号要求。3)《规范化建设》按照有利于明晰责任、维护管理、加强监督的要求,针对不同类型入河排污口,规定了标识牌、监测采样点、检查井设置,档案建设等规范化建设技术要求。4)两项标准的发布对各地开展排污口整治,加强规范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有利于加快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5)我们认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有助于提升环境监测与上游仪器需求,建议关注:聚光科技、禾信仪器、莱伯泰科等。
专精特新观点:前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积1.27 万家2018 年以后,我国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力图实现产业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的目标。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聚焦工业“四基”领域或制造强国十大重点产业领域,截至2023 年7 月已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668 家,其中A 股上市公司超900 家(上市公司本身为专精特新企业)。各省市陆续*政策大力支持国家级、省级、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实现精细化、高质量发展。考虑政策支持力度及需求迫切性,建议关注两条投资主线:
1)国产替代:部分制造业“卡脖子”领域存在进口依赖度较高等问题。
贸易摩擦背景下,核心零部件等国产替代需求愈发强烈。《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5 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
政策鼓励下,我们认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替代产品研发进程有望加速,带动相关企业快速成长。2)“碳中和”:30/60 目标确定,我们预期“十四五”期间,光伏&风电装机规模、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带动全产业链部件及设备需求快速增长。建议关注:康斯特、广钢气体等。
行业评级及投资策略:环保行业部分细分赛道中短期需求提高,行业整体估值低于近一年均值;“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需求紧迫,政策支持力度大,有利于行业内企业快速发展,基于此我们维持环保&专精特新行业“推荐”评级。
本周建议关注:谱尼测试(买入)、仕净科技(买入)。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进度不及预期;上市公司订单增速不及预期;税收优惠制度变化;并购进度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影响;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