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随后,各行各业纷纷响应号召,水泥、光伏、钢铁、汽车等行业已迅速开展减产工作,新一轮的行业“反内卷”、“去产能”行动大幕开启,更多“反内卷”举措有望落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到,随着7月初以来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引发A股市场新一轮“反内卷”行情,带动钢铁、新能源、装修建材等板块领涨。
与此同时,券商围绕“反内卷”研报迅速出炉,相关路演活动接连不断。近日,已有多家机构推出合集多维度解析“反内卷”,覆盖宏观、策略及建材、煤炭、轻工、电新、钢铁、有色等产业。
图/某头部券商“反内卷”合集
国泰海通资产配置团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反内卷”政策正在钢铁、光伏、水泥、化工等领域重建竞争秩序。投资者需清醒认识到从“卷价格”到“卷价值”,从“卷规模”到“卷技术”的转型,将催生中国股市新一轮的结构性牛市。
卖方扎堆研究“反内卷”
7月初重磅会议明确“反内卷”导向后,多家券商召开电话会议展开解读。
3C会议平台显示,7月2日至7月14日,有38场“反内卷”相关路演举行,涉及的券商包括中金公司(601995)、国泰海通、浙商证券(601878)、兴业证券、国金证券、财通证券(601108)、天风证券(601162)、东吴证券、广发证券、长江证券、国海证券、光大期货、中信期货、汇添富基金等。
仅在7月14日,便有国泰海通(2场)、中金公司、浙商证券、国金证券多达4家券商分析师路演直播。
另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同花顺(300033)iFinD数据不完全统计,过去近两周(7月1日至7月13日),券商、期货公司等机构共发布了263篇“反内卷”主题的研报或文章,涵盖宏观、策略、建材、钢铁、化工、光伏、煤炭、汽车、电力设备、农林牧渔(生猪养殖)、有色等多个行业。
关于券商扎堆研究“反内卷”,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市场热点驱动与研究惯性的结果,有其合理性。但同质化易陷“伪深度”,多停留在政策复述、数据堆砌,稀释专业价值。破局需回归研究本质,挖掘差异化视角,强化案例分析,才能实现研究本身的“反内卷”。
进入制度化执行阶段
近期,“反内卷”受市场关注不断升温。
为何政策层面此时明确“反内卷”的基调,行业自律组织也在积极推进“去产能”行动?
中信建投(601066)政策研究团队指出,目前,光伏、电池、储能、新能源汽车等高潜力产业,在过去几年地方政府补贴与资本大量涌入驱动下,快速复制、无序扩张,使我国进入新一轮产能过剩周期。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近期市场聚焦“反内卷”定调。
政策执行方面,目前新一轮“反内卷”、“去产能”主要由行业协会牵头,政府起支持作用。行业协会主导的“反内卷”比起政策主导的改革更为渐进,短期内,企业还需要一定适应空间。
国泰海通资产配置团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25年7月中央财经委会议推出6大具体措施(治理低价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等),标志“反内卷”进入制度化执行阶段。
此前,“反内卷”政策演进呈现清晰的阶梯式升级路径:2024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政策破题;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升级措辞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剑指地方政府无序招商;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强调破除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
2024年以来“反内卷”政策梳理 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有望成新的投资主线
综合研报观点,分析师普遍认为,本轮“反内卷”推动有力,产能过剩的部分行业预期有望改善。随着各行各业“云集响应”,“反内卷”有望成为下半年的投资主线之一。
事实上,自7月相关政策发布以来,A股三大指数上攻,沪指重回3500点,“反内卷”相关概念获市场青睐。截至7月14日收盘,新能源板块本月上涨7.81%,光伏上涨7.13%,电力板块上涨3.94%,钢铁板块上涨9.47%,水泥板块上涨7.44%。
招商策略认为,从中期的趋势来看,“反内卷”是推动指数走牛的关键力量。“反内卷”驱动上市公司削减资产开支,出清过剩产能,经济供求关系边际改善,企业盈利能力和内在回报有望稳步提升,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流入市场,“高质量”股票有望成为推动指数突破的关键力量。
兴业证券认为,对金融市场而言,短期来看,行业自律减产有助于阶段性收窄供需缺口,政策引导亦能带来市场情绪和预期的提振;长期视角下,如要从阶段性交易主线变为持续性的行情,还需要扭转供过于求的局面,实现价格回升、盈利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