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
2025 年6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2400 亿元(前值6200 亿元),同比增加1100 亿元;社会融资规模41993 亿元(前值22870 亿元),同比增加9008 亿元。M1、M2 同比分别为4.6%(前值2.3%)、8.3%(前值7.9%),环比上月+2.3pct、+0.4pct。
【评论】
6 月社融总量及结构均有明显修复,除委托贷款外各分项均贡献正向增量。政府债券构成社融增量主力(同比增加5072 亿元),人民币贷款及外币贷款亦构成社融增量的重要组成(同比分别增加1710 亿元、1133 亿元),其中,外币贷款走强或受益于美元指数持续走弱,人民币贬值压力缓解。
企业短贷替换票据融资,成为新的信贷冲量工具,同时居民贷款及企业贷款均呈正向支撑。6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2400 亿元,同比增加1100亿元,其中,企业短期贷款6 月同比增加4900 亿元,构成主要增量;相对应地,票据融资则同比减少3716 亿元,这或许体现新的监管要求下,央行减少票据融资冲量,转而增加企业短期贷款的投放。此外,居民短贷、中长贷各自同比增加150 亿元、151 亿元,同时房建数据依然偏弱,居民中长贷企稳的可持续有待观察;企业中长贷同比增加400 亿元,一定程度上和关税缓和下企业生产预期好转有关,但后续能否进一步修复仍需更多数据验证。
低基数效应叠加季末财政明显发力,M1、M2 同比增速回升。M1、M2增速明显提升或受多重因素推动:一是去年4 月禁止“手工补息”发布,存款流失形成低基数效应;二是季末财政明显发力,6 月财政存款余额环比-8200 亿元,政府支出增加推动M2 提升;三是5 月以来,美元指数走弱,跨境资金回流动能较强,金融净结汇在5 月重回顺差。
此外,促消费等政策发力下,需求端刺激较大,叠加降息政策落地,或带动企业及个人存款活化明显。
6 月金融数据所反映出的经济基本面情况仍支撑债市,企业及个人信贷修复可持续性尚需观察,经济基本面结构性压力仍存,基本面弱复苏、流动性维稳宽松格局下,债市或长期维持低利率,后续着重关注中美关税谈判、政治局会议等边际信息扰动带来的波段交易及买入机会。
【风险提示】
财政政策、房地产政策超预期;
市场流动性变化超预期;
中美关税谈判等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