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15日,涉及多家人工智能领域明星公司的收购案终于收尾。AI 编程工具Devin的开发商Cognition AI表示已签署最终协议,收购AI编程初创公司Windsurf。数月前宣布将以约30亿美元进行收购动作的OpenAI因收购协议排他性期限到期,最终失败退出。
需要注意的是,由Cognition AI收购的部分属于Windsurf的剩余资产,具体价格未披露;核心组成部分由谷歌以24亿美元许可费收走,不涉及股权收购,不涉及政府反垄断调查,保持法律上的分离,通过吸纳初创公司顶尖人才及获取技术许可提升公司在AI领域内的竞争力。
当资本利刃精准切割人才、技术与组织,收割者与重建者同步狂奔。如此拆卖背后,涉及AI行业在编程领域的热度,以及高热度高估值背景下Windsurf耗时数月的被收购案,该案也在近期被业界称为“硅谷史上最快反转收购案”。
耗时近四个月的收购案
Windsurf由麻省理工学院校友Varun Mohan和Douglas Chen于2021年创立,主打基于大语言模型的AI编程助手与智能开发环境。近四年时间,Windsurf积累超80万开发者用户与约1000家企业客户,ARR(年经常性收入)涨至近1亿美元。行业内位列第一位置的Anysphere旗下Cursor月活已超700万,ARR突破5亿美元。但对于OpenAI此前发出的收购要约,Anysphere表示了拒绝,OpenAI这才转向了Windsurf。
尽管赛道数据向好,但AI编程领域一方面仍成本高昂,同时头部厂商竞争激烈,技术模式壁垒不高。不论是Cursor还是Windsurf,核心模式系将AI模型集成到代码编辑环境内,彼此之间不在模型层竞争,允许用户选择和切换任何大型LLM(大语言模型)提供商,也因此被行业中性点评为“GPT套壳”模式,面对的免费或开源的“平替”产品并不少。在这样的背景下,接受OpenAI提出的30亿美元收购价格,对创始团队与早期资方都是一个体面的退出选择。
但参与竞争的选手不止一家,微软也成了交易过程中的重要障碍。作为OpenAI的最大投资方,微软要求对Windsurf的技术拥有控制权,但OpenAI对此表示了拒绝,Windsurf方面也对此表示了担忧。根据OpenAI 与微软的现有协议,微软拥有 OpenAI 模型的独家托管权,并可在2030年前访问其知识产权,这意味着一旦OpenAI完成对Windsurf的收购,后者的技术成果对微软而言便不再是秘密。另外,OpenAI另一大竞争对手Anthropic在收购谈判期间,切断了Claude模型对Windsurf的API支持,导致部分客户流失,进一步动摇了交易基础。
双重夹击下,7月初OpenAI收购宣告流产。这场耗时近四个月的博弈,暴露了AI巨头间的权力制衡:当技术收购触及核心利益,资本纽带反而成为枷锁。最终在北京时间13日,谷歌通过“反向收购”的非常规交易模式,支付24亿美元打包WindsurfCEO Varun Mohan、联合创始人Douglas Chen及核心研发团队,但不收购公司股权。
而Windsurf剩余的250余名普通员工与公司本体作为剩余资产,在今日被Cognition AI宣布收购,具体包括Windsurf全部知识产权、产品线、品牌,以及所有未被谷歌挖走的员工,但具体价格官方暂未披露。
对于剩余资产的收购动作,Cognition总裁Russell Kaplan表示:“第一次电话会议是周五下午5点后进行的,周一早上就签署了收购协议。”两家公司对外共同表示:短期内,Windsurf 团队将继续开发AI驱动的 IDE(集成开发环境),Cognition致力于开发AI编码代理 Devin。未来Cognition将整合Windsurf的IDE能力与Devin的自主规划技术,打造从“代码生成”到“系统设计”的全栈AI程序员。
2025年5月全球AI编程相关产品的WEB访问量和月活跃用户数
混战背后的AI编程竞争态势
Windsurf 前商务主管 Jeff Wang 今日在LinkedIn上发文表示:“过去的 72 小时是我职业生涯中最疯狂的过山车。”
围绕Windsurf被收购案发生的跌宕转折折射出AI编程赛道的竞争热度。OpenAI希冀通过收购Windsurf实现与微软GitHub Copilot的抗衡;谷歌希望通过核心研发团队的并入强化自身Gemini生态;Anthropic通过断供Claude模型阻击竞争对手,并顺势推广自有的Claude Code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