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2023 年5 月11 日发布数据显示,4 月末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22 万亿元,新增人民币*7188 亿元,均低于市场预期,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 亿元。广义货币(M2)余额280.85 万亿元,同比增长12.4%。
数据要点:
社融增速同比增速持平,仅直接融资同比少增。
3 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59.02 万亿元,同比增长10.0%,与3 月份齐平。其中,*项4 月份同比增速维持11.7%;政府债券同比增速维持在13.5%;企业债券同比增速为0.6%,较上月下滑0.6%,企业债券增速有明显下滑。总体上,社融同比增速维持与上月相近水平,但环比4 月信贷增速回落,居民*较3 月下滑,带动社融增速放缓。
3 月份新增社会融资1.22 万亿,同比多增2873 亿元。进一步从结构上看,人民币*同比多增815 亿元,外币*同比多增441 亿元,企业债券同比少增809 亿元,政府债券同比多增636 亿元。4 月基本面复苏整体放缓,疫情期间积压需求释放接近尾声,包括房产需求。在此背景下信贷增速整体走弱,同时企业*增长,部分挤出对债券融资的需求。
信贷同比维持多增,企业中长期融资需求持续修复。
3 月份金融机构口径的新增人民币*7188 亿元,同比多增734亿元。其中,居民部门*减少2411 亿元,同比少增241 亿元;企业部门新增6839 万亿,同比多增1055 亿元;非银金融机构新增2760 亿元,同比少增80 亿元。
分部门看,居民部门短期*同比多增601 亿元,中长期*同比少增842 亿元。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居民*的反弹是消费和房地产逐渐恢复的必然结果。目前国内经济复苏放缓,地产在疫情期间挤压需求逐渐释放,住房销售低迷。4 月居民*收缩反映了居民对杠杆的谨慎态度,消费的进一步增长仍然面临诸多困难,房地产市场的修复还需一定时间。
企业部门的*同比多增1055 亿元,其中短期*同比多增849亿元,中长期*同比多增4017 亿元,中长期*仍为当前新增信贷的主要拉动力量。票据融资同比少增3868 亿元,较上月回落有所放缓。
从新增量来看,企业中长期*更有韧性,短期*有所减少。根据今年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提出的“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节奏平稳”,银行继续注入流动性,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为企业中长期*提供支持。
M2-M1 剪刀差收窄,企业活期意愿边际改善。
3 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 亿元,同比少增5518 亿元。其中,居民户、非银金融机构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均同比少增。从存款增速看,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速由12.7%下降至12.4%。
3 月份M2 同比增速为12.4%,较上月减少0.3 个百分点。其中,单位活期、单位定期与储蓄存款、M0 在3 月份的同比增速较2 月份分别变化0.2%、-0.6%、-0.3%。
此外,M1 同比增速上升,4 月同比增速为5.3%,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由于M2 下降。M2-M1 增速剪刀差缩小0.5 个百分点至7.1%,企业、居民存款活期意愿比例边际提升,投资和消费动力有所增加。
三者不匹配与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变化,我*陷通缩。
M2 与社融增速均在10%以上,远高于当前名义GDP 5%的增速,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看,负债端高增后,资产端由有价证券的配置转为对*的配置,这必然会对当前过低通胀产生一定影响,我国不会陷入所谓的通缩环境。
风险提示:
国内疫情反弹超预期;
宽松政策力度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