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8 月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8.8%(7 月为-14.5%)、进口同比-7.3%(7 月为-12.4%),出口基本符合市场预期,进口降幅收窄程度多于市场预期(Bloomberg出口、进口市场预期皆为-9.0%)。基数效应是出口降幅收窄的主要贡献因素,而排除基数效应后,进口边际改善幅度较出口更为显著。我们认为,对未来半年出口可以乐观一些。我们预计,作为全球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地的美国经济在未来六个月将保持韧性,而和中国出口更为紧密的美国制造业最近两个月见底企稳迹象明显,可能会在今年四季度开始新一轮的补库存,支撑中国出口。而全球贸易再配置效应使得中国整体出口受到的影响相对有限。
基数效应是出口降幅收窄的主要贡献因素。出口同比增速从7 月的-14.5%上升至8 月的-8.8%,主要是基数效应所致。
2022 年7 月和8 月同比增速分别为17.2%和6.5%。排除基数因素之后,8 月相较于7 月31 亿*度环比增长基本与季节性相符。分目的地来看,对美国、东盟、欧盟8 月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9.5%、-13.3%、-19.6%,较7 月分别上升13.6ppt、8.2ppt、1.0ppt。分品类来看,8 月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10.9%,较7 月改善7.6ppt。家用电器、纺织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同比分别为11.4%、-6.4%、-18.2%,较7 月改善15.0ppt、11.5ppt、10.7ppt;汽车在高基数下增速有所回落,8 月同比为35.2%(7 月为83.3%)。
进口降幅收窄较多。进口降幅收窄同样也有基数效应改善的贡献,2022 年7、8 月进口同比分别为1.4%、-0.5%。而且排除基数效应后,进口边际改善幅度较出口更为显著。从量价分解来看,进口数量改善可能是主要贡献项。8 月CRB指数同比-4.3%,降幅较7 月的-4.1%小幅扩大。而8 月PMI进口48.9%,较7 月环比上升2.1ppt,显著高于季节性。
分品类来看,铜、原有、铁矿石、塑料进口数量同比增速都有5 个百分点以上的边际改善。
对未来半年出口可以乐观一些。我们预计,作为全球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地的美国经济在未来六个月将保持韧性。而和中国出口更为紧密的美国制造业最近两个月见底企稳迹象明显,ISM制造业PMI连续两个月反弹,有望带动整体发达国家制造业企稳改善,这或将对中国出口形成支撑。此外,我们预计美国制造业可能会在今年四季度开始新一轮的补库存,支撑中国出口。而所谓的贸易脱钩效应更多体现在中美双边贸易数据中,全球贸易再配置效应使得中国整体出口受到的影响相对有限。从数据来看,2023 年前7 月中国出口同比-5%,而美国进口同比-6%,基本保持同步。叠加基数效应,年内出口同比增速转正或在11 月。行业上来说,继续关注以下三方面:一是中国产品竞争力结构性改善的汽车、新能源,二是美国去库存相对比较充分的品类,例如家电等,三是关注电子产业链的边际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