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国内转型企业逐步进入产能落地阶段。从2023年中报情况来看,上市公司合成生物学转型较早企业已逐步进入产能落地阶段,预计23年下半年起合成生物学产能落地将逐步带来收入贡献。海外企业合成生物学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代表企业Amyris近期申请破产,宣布进行运营和财务重组。平台型公司代表Ginkgo近期进展丰富,与诺和诺德、Merck、住友化学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合作达成里程碑并进入新阶段。
国内转型企业逐步进入产能落地阶段。从上市公司合成生物学转型进展来看,目前转型较早企业已逐步进入产能落地阶段,华东医药子公司美琪健康一期工程去年已启动,预计23年下半年有望投产,达产后预计年产126吨功能性健康产品,实现年销售收入超4亿元;华熙生物包括重组胶原蛋白在内的多款产品已完成试产或进入中试阶段;川宁生物首个合成生物学项目红没药醇已进入销售阶段,量产基地一期主体建筑已封顶、生产发酵大罐已吊装完毕,预计今年年底进入试生产阶段。预计23年下半年起合成生物学产能落地将逐步带来收入贡献。
一级市场动态:融资及合作持续推进。近期国内行业进展包括蓝晶微生物与欧莱雅中国研发达成合作,利用生物合成技术获取更加天然绿色的美妆成分;一兮生物获近亿元融资,已实现人乳寡糖(HMOs)产业化生产;和晨生物与华绿生物合作推进食用菌合成生物学研发与商业化应用,产业化平台已投产。国内合成生物学企业融资及合作持续推进中。
海外企业动态:Ginkgo与多家行业龙头合作深化进入新阶段,Amyris申请破产。海外合成生物学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代表企业Amyris近期申请破产,宣布进行运营和财务重组。Amyris自2021年以来加大向消费品的转型力度,虽来带来营收端增长,但盈利情况未见改善,且账面现金始终处于较紧状态。平台型公司代表Ginkgo近期进展主要包括三方面:
1.与多家行业龙头合作深化进入新阶段,包括与诺和诺德合作开展合作的试点阶段已经完成,并实现了第一个里程碑,现在将进入开发阶段;与默克开启第二次合作,以改善生物制造;与住友化学扩大合作,已启动第三个合作项目。
2.与政府加深合作:相继获得美国IARPA和DARPA合同。
3.提升自身平台能力:与谷歌云合作打造生物工程领域人工智能平台,开发大语言模型,涵盖合成生物学等技术领域。
投资建议:
上游底层技术建议关注基因测序公司(华大智造),DNA合成公司(金斯瑞生物科技、Twist Bioscience等);
中游具备高通量且可复用平台的公司值得关注(Ginkgo、弈柯莱等);
产品型公司关注选品合理、具有规模化生产能力的公司(凯赛生物、华恒生物);
关注积极布局或转型的公司(华东医药、华熙生物、川宁生物、金城医药、健康元等)。
风险提示:合成生物学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合成生物学产品成本降低幅度不及预期,生物制造产品性能及市场表现不及预期,原料成本上升风险;底层技术发展速度不及预期;合成生物学药物临床进度不及预期;企业业绩不及预期;政策支持力度下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