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据ACMI 硅基新材料,2025 年7 月7 日,陶氏宣布将于2026 年中期关闭其英国巴里基础硅氧烷工厂,涉及产能14.5 万吨。此次关停是陶氏欧洲资产优化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削减高成本、高能耗产能,聚焦高附加值衍生品领域。
点评:
海外有机硅产能加速出清,行业边际改善曙光已现。我们认为,本次海外产能退出或为全球有机硅产业链释放重要边际改善信号:①有机硅基础材料价格有望被推高,或一定程度缓解全球产能过剩带来的价格下行压力;②现存有机硅工厂有望承接部分转移需求,尤其是成本控制能力更加优异的国内厂商有望率先受益;③作为全球聚硅氧烷产能占比75%的最大产销中心,我国2024 年对欧出口量约8 万吨,随着陶氏英国巴里工厂关停进程推进,中国有机硅基础原料及制品出口规模或存在显著增长空间。
“反内卷”下协同减产或成常态,供给侧压力有望逐步缓解。2024 年为有机硅投产大年,据百川盈孚,全年新增产能72 万吨,同比+26.5%;据SAGSI 统计,2024年中国有机硅中间体产量达253.3 万吨,同比+20.4%,供给端形成较大压力。供求矛盾突出下,据硅产业绿色发展联盟(SAGSI)统计数据,2025 年6 月中旬有机硅核心产品DMC 报价已跌破1.05 万元/吨,较2021 年9 月高点跌幅约83%,今年以来累计下跌超23%;107 胶、生胶等产品价格跌幅也超过10%,有机硅产品成交均价已跌破成本线。但展望后市,行业已无大规模新增产能接续,我国有机硅大扩产周期或进入尾声,供给格局得到改善。考虑到行业普遍陷入亏损困境,业内挺价意愿或较为浓厚,在今年年初行业内部已有一轮协同减产操作,彼时价格获得一定程度修复,我们认为,伴随国家倡议“反内卷”,要求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适度协同减产或有望成为有机硅行业常态化操作。
新应用渗透率提升,内外共振需求稳健。①内需层面,据百川盈孚,2019-2024 年我国有机硅表观消费量从106.2 万吨提升至181.6 万吨,CAGR 为11.3%。近两年来,有机硅最大下游建筑领域受新开工面积大幅下滑影响,相关需求或显著削减,但随着有机硅材料在电子电器、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等新兴领域渗透率持续提高,有望接力需求增长。②外需层面,2024 年,我国聚硅氧烷累计出口54.6 万吨,同比+34.2%,且除2 月外所有月份出口情况均显著好于2023 年同期,或反映海外需求持续旺盛。出口结构上看,2024 年,我国对22 个新兴经济地区的聚硅氧烷出口总量为21.8 万吨,同比+30.9%,占我国总出口量的比例达到39.9%,或反映新兴经济体已成为中国有机硅出口市场的重要驱动。我们认为,有机硅内需存在优势领域催化,外需则在新兴经济体带动下持续向好,整体需求有望长期稳步增长。
建议关注:合盛硅业、新安股份、兴发集团、东岳硅材、三友化工等。
风险提示:海外产能退出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贸易摩擦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