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底部稳固、多路资金做多基础犹存,权益向上突破存在可能;券商板块作为“牛市旗手”有望强势领涨,建议及早布局、等待突破机会。
2025H1 权益平稳、债市震荡。年初以来,权益市场虽然受4 月初美国滥施关税冲击影响、深度回调,但在重要机构投资者迅速反应、注入资金后迅速企稳,整体向上向好态势不改;利率低位徘徊、易上难下,债市整体处于区间震荡中。国有大行定增带动内地股融规模高增,低基数下债融同比走高。受市场提振和基数影响,25Q1 42 家上市券商营收净利高增、ROE 明显反弹;头部集中度持续上行,行业降本持续、头部尤甚。市场表现方面,因科技行情主线明晰,券商板块资金关注度略低、整体表现相对平淡。
以“稳”促“进”。央行/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统筹、汇金/诚通/国新等重要机构投资者携手、大型国资央企密集回购增持,多方携手下中国资本市场稳市机制初步建立、为稳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提供支持。以长期投资试点、举牌上市公司为契机、险资加速入市,以公募新规为始推动公募资金回归“受人之托、待客理财”本源、聚焦长期主义,中长期资金持续壮大、发挥资本市场“压舱石”作用;融资端对于硬科技的制度包容性显著提升,并购重组市场持续活跃、推动行业资源整合和优配,投融资两端双管齐下、资本市场内生稳定性持续增强。资本市场改革正在路上,引进来走出去两手抓。
存量博弈、竞争加剧。当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转型升级,在证券基金业将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平衡好功能性和盈利性之间关系的要求下,行业增长红利不再、整体进入存量博弈阶段。对比日本券商,中国券业头部集中度和腰部竞争烈度不及日本。而面向监管所提的一流投资银行建设“路径图”,中信证券、国泰海通“二超”引领的头部格局已初步显现,头部券商剩余席位紧张。另外,中小券商均在探索自身差异化发展模式,目前多围绕区域禀赋、股东资源展开探索。
向内沉淀、向外突破。(1)经纪:公募新规围绕“以投资者回报为核心”的制度安排意味着负债端“抢首发”、“冲规模”旧方案不再适用,财富管理向买方投顾转型料将加速;此外,存量博弈下,发挥金融科技的降本作用,辅以适配的组织架构,提高经纪业务对于长尾客户的覆盖能力、对于业务渠道的把控和整合能力。(2)投行:考虑到二级市场整体回暖对股权融资承受能力提升,股权融资边际回暖板上钉钉,但考虑到A 股资产优胜劣汰机制构建及成果显现存在一定时滞,一二级再平衡点正在探寻中。结构上利好科创板、业务上侧重并购重组、区域上依旧倾斜于香港市场。(3)资管:公募新规推动机构回归本源、扶优限劣导向明显,投资收益或成为决定公募基金是否能留在牌桌上的决定性因素。往后看,头部集中趋势显著,ETF 头部效应尤甚。(4)自营:利率易上难下的宏观约束和风控指标的监管约束下,固收自营增配空间缩小、资本利得获取难度上行,OCI 账户浮盈兑现节奏成为固 收收益关键;权益自营仍然坚守红利资产,利率衍生品、外汇衍生品等具备风险管理性质的业务、做市等或成为券商非方向性自营发力方向。(5)信用:
价格竞争激烈、利率低位徘徊,信用业务费率下滑速度较快,但受年内整体景气度向好影响、两融规模有望维持在较高水平、信用业务有望实现以量补价。(6)国际业务:国内存量市场、对外开放政策红利下,抓住“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政策红利、加速出海寻找下一个“增长点”成为多数头部券商重要选项。一方面,伴随港市复苏,中资券商在港积极展业、持续探索在港业务边界;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战略下,东南亚、中东市场或为本轮券商出海主要目的地。
展望:向上突破的锐气。资本市场底部稳固、多路资金做多基础犹存,权益向上突破存在可能;对于券商而言,在公募平配的政策红利、并购重组的主线题材和虚拟资产的事件催化,券商指数向上亦为大概率事件。预计2025 年行业实现总营收4741 亿,同比+5%,实现净利润1825 亿,同比+9%。
投资建议:权益向上突破之际,券商板块作为“牛市旗手”有望强势领涨,建议及早布局、等待右侧突破机会。个股方面,推荐三条投资思路:(1)公募平配催化,推荐业绩弹性较高的个股:中信证券、国泰海通、华泰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国联民生。(2)并购重组持续演绎,建议关注:中国银河、兴业证券、长江证券、长城证券、广发证券;湘财股份、耀才证券金融等。(3)虚拟资产和传统金融结合的新叙事逻辑提供催化,建议关注:国泰海通、连连数字、胜利证券、OSL 集团、中国光大控股等。
风险提示:市场长期低迷不振,政策效果不及预期,政策边际收紧,流动性收紧,业务费率持续下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