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新药发展进入政策红利密集释放期。从2015 年开始,国内制药工业从研发生产到终端销售和医患使用,先后经历了供给侧、产品定价体系、诊疗行为规范等系统性改革和治理。2024 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的重要部署,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建立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2025 年6 月30日,国家医保局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5 方面16 条具体举措,标志着我国创新药发展进入政策红利密集释放期。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创新药的崛起,BD 出海催化新药价值重估。在“研发-准入-临床-支付-保障”全链条的政策支持下,我国创新药行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根据医药魔方,中国的创新药研发数量高速增长,尤其是2019 年以后,年新增数量已经超越美国。按首次进入临床的创新药进行统计,截至2024 年底,中国企业研发的原创新药数量累计达到3575个,已经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全球制药巨头对中国创新药物研发成果认可度不断提高。2024 年全球超5000 万美元首付款的BD 合作中,超30%来自中国,海外资本以市场化行为验证了中国创新药的临床竞争力,有助于市场形成长期的价值锚。我们认为,这轮创新药的价值重估BD 只是一个促发点,未来的重心仍是要找到各个治疗领域全球最好的药,去兑现出海品种的临床价值。
从周期角度看其他医药子行业的机会。药品研发产业链:CDMO 行业已触底回升,基于24 年新签订单及新分子旺盛研发需求,25 年业绩确定性较强;临床及临床前CRO 方面有望迎来触底向上;生命科学上游企业积极推进产品创新,新产品、新平台不断推出,国产替代仍是行业中长期发展的必然趋势。原料药:24 年全年利润实现恢复式增长,价格触底震荡,行业整体扩产周期进入尾声,逐步进入产能释放周期。
医疗器械:由于设备更新政策执行及行业招采进程持续恢复,且设备行业伴随设备需求端得到释放,后续有望迎来整体业绩修复机会,同时出海或成设备板块企业另一新决策,部分国内企业在部分产品线上的竞争力已经可以比肩外企;耗材板块由于市场外部因素影响及部分地区集采活动迟缓执行,25Q2 耗材整体行业业绩端仍有一定承压;国内IVD 市场处于深度调整阶段,预计在25 年底迎来复苏,疫苗:疫苗行业仍面临业绩承压,重磅品种放量+国产疫苗出海有望推动行业发展。
零售药店:关注市场出清趋势下龙头企业的结构性机会。医美:发掘潜力新产品及新材料赛道,关注消费力提升拐点带来的行业性机会。医疗服务:行业已进入复苏通道,长期看好渗透率提升,龙头领域优势凸显,关注部分细分领域边际改善机会。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失败风险、创新药商业化不及预期、汇率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