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本期(7 月7 日至7 月13 日)交易商协会公布的发行指导利率多数下行,整体变化幅度为-9 BP 至0 BP。本期信用债发行规模环比增长,其中,企业债零发行,其余品种发行金额均增加;信用债净融资额环比减少,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净融资额增加,短期融资券、定向工具净融资额减少,企业债、定向工具净融资额为负,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净融资额为正。二级市场方面,本期信用债成交金额环比下降,企业债、公司债成交金额增加,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定向工具成交金额减少。收益率方面,本期信用债收益率涨跌互现,部分品种调整较为显著,其中,中短期票据1 年期下行,其余期限整体上行;企业债1 年期、5 年期整体下行,3 年期、7 年期上行;城投债整体上行。信用利差方面,中短期票据、企业债中,1 年期、3 年期、5 年期信用利差收窄,7 年期信用利差走阔;城投债信用利差多数收窄。分位数来看,各等级基本处于历史低位,部分AAA 级5 年期品种信用利差处于10%左右分位,仍有少量压缩空间。绝对收益角度来看,供给不足和相对旺盛的配置需求对信用债走强形成持续支撑,尽管多空因素影响下震荡调整难以避免,但长远来看未来收益率仍在下行通道,鉴于当前价格偏贵追高风险较大,配置时可等待时机并贯彻逢调整则增配的思路,择券重点仍是盯住利率债变化趋势的同时关注个券的票息价值;相对收益角度来看,由于评级利差普遍降至历史低位,现阶段信用下沉效果不佳,短端信用利差压缩空间不足,逼仄的利差空间也推动拉久期增厚收益的需求,高等级5 年期品种可优先考虑。考虑到仍可能出现的震荡行情,还是要顺应趋势做好配置与交易策略的配合与转换。后续仍需关注稳增长政策显效力度对债市形成的扰动,并注意资金面及供需格局变化对市场情绪的影响。
基于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的判断,中央和地方持续积极优化房地产政策,托举政策持续发力,对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尽管房地产市场总体仍在调整转型过程中,但随着稳楼市各项政策显效,房地产市场继续朝着止跌回稳的方向迈进。地产债方面,销售复苏进程将对债券估值产生较大影响,随着市场逐步企稳的信号出现,风险偏好较高的资金已可考虑提前布局,需注重风险与收益的平衡。配置重点仍是历史估值稳定的业绩优异的央企、国企,以及含有强力担保的优质民企债券,可拉长久期增厚收益,也可适当博弈超跌房企债券估值修复带来的交易机会。
城投债方面,稳增长和防系统性风险的背景下,城投违约的可能性很低,城投债仍可作为信用债重点配置品种。城投债大势将由化债与发展的合力决定,短期信用风险无虞,现阶段城投债策略依然可以积极。
风险提示
政策推动不及预期,违约超预期,统计口径偏差,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