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点,稀土商品价格已至历史底部区间
过往三年,受制于新能源增速逐步放缓、传统需求相对疲软叠加国内供给配额强势释放的三重压力,稀土价格累计下跌近70%,代表品种氧化镨钕价格一度最低跌至35 万元/吨,触及行业成本线,众多企业盈利转负。2025 年初以来,尽管人形机器人量产加速预期叠加中美贸易摩擦下的战略反制属性推动国内稀土价格有所上涨,但整体幅度相对有限。截止2025 年7 月14日,氧化镨钕、氧化镝、氧化铽的5 年价格分位仅约49%、12%、43%,仍处历史底部区间。
我国高度重视稀土行业,持续强化产业掌控力度
首先,国内稀土行业历经几轮治理整合后,供给集中度和国家把控力明显提升。2025 年2 月20 日,政府出台新的稀土管理条例,核心明确由两大集团主导国内稀土行业发展。再者,工信部也开始主动收缩供给作为对弱势价格的回应。稀土冶炼分离配额增速由2023 年的21%大幅下降至2024 年的4%。同时,若按照《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办法(暂行)(公开征求意见稿)》规定,把进口矿逐步纳入到冶炼分离配额体系当中,提升国内对稀土金属把控力度的同时,也将提升对进口矿的掌控力,强化国内绝对主导的全球稀土冶炼产业地位。
全球贸易摩擦背景下,稀土中长期战略价值凸显一方面,稀土作为我国掌握战略优势的重要资源保障,已然成为对外贸易反制的重要手段。国内于2025 年4 月4 日宣布对部分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其中包括镝、铽及含其的钕铁硼材料,使得海外市场供需格局骤然大幅紧缺,带动海外商品价格上大幅上涨。在国内外的极大价差背景下,后续国内稀土价格有望跟随上涨。另一方面,海外加速稀土产业链构建,通过高价补贴既推升稀土战略价值,又打开稀土涨价空间。(i)美国国防部于2025 年7 月10日宣布拟成为其当地稀土矿企MP 的最大股东,通过向MP 投资数十亿美元以在原有3000 吨/年的磁材产能基础上提升至1 万吨/年,并计划于加州Mountain Pass 工厂增加重稀土冶炼分离能力,并同意对MP 的稀土产品设定110 美元/公斤的价格底线,较当前市场价格约60 美元/公斤接近翻倍。(ii)澳大利亚莱纳斯推动中重稀土冶炼分离技术攻克,并宣称已分别于2025年5 月和6 月在其马来西亚公司成功产出氧化镝和氧化铽产品。受制于海外高昂资本开支、环保合规问题和成本控制压力,海外稀土产业链构建进度或仍较缓慢,基于中国长期积累的冶炼分离领先优势,海外对中国的设备技术依赖一段时间内仍很难消除,但也体现目前海外大国对稀土布局的迫切,稀土战略属性不言而喻。作为国内最核心的战略金属,随国家管控趋严叠加海外供给的潜在扰动可能,稀土价格端和估值端均具备上涨动能,重视板块中长期配置价值。
磁材出口审批逐步放开,静待人型机器人加速落地对于磁材企业,后续核心关注三点:(1)虽然国内磁材出口管制已于2025 年5 月开始逐步放开,部分磁材企业陆续获批,但是恢复出口仍需时间。而随着出口政策的变化,或将进一步强化龙头公司的客户粘性,也有望提升海外的补库需求;(2)当前磁材企业盈利表现已呈现改善趋势,后续有望随着稀土价格上涨以及出口恢复迎来量价齐升,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修复;(3)紧密跟踪以特斯拉为首的人形机器人的开发落地进展和对行业需求的提振,以及磁材企业由单纯供应磁材到逐步切入磁组件业务之后,所带来的供应链身份的变化以及行业附加值的提升。
风险提示
1、 全球经济修复不及预期;2、国内相关政策变化;3、新能源需求不及预期;4、汇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