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比约17.66%
近10 年,我国机构持股市值从24.3 万亿元大幅增长至47.4 万亿元,目前占A 股流通市值的比重约为57.12%。其中主流机构投资者包括公募基金,保险公司,社保基金,阳光私募,QFII,银行,券商,信托公司占比约17.66%。
与个人投资者相比,机构投资者拥有更专业的研究团队、更强的分析能力和更广泛的信息渠道,其健康发展对稳定证券市场、引导中小投资者理性投资具有重要作用。
买卖方因子:评级机构家数与持股机构家数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看,评级机构家数和持股机构家数从认知和行为维度揭示了机构投资者的集体智慧。评级机构家数往往与公司的基本面指标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评级家数较多的公司具备较强的发展前景,行业竞争力。
买方持股机构家数则体现了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的实际认可程度,持股机构家数越多,通常意味着机构对公司未来发展潜力的认可度越高。
基于买卖方因子的回测结果分析
经过评级机构家数因子或持股机构家数因子筛选后的组合均相对沪深300有显著的超额收益。评级机构家数>30 的组合2016/12/24-2025/7/7 年化收益率达8.26%,相对沪深300 的超额收益在牛市及市场分化期中表现突出,且随着评级机构家数的增加组合收益率提升,同时组合风险也相应增加;持股机构家数在300-500 家之间的组合表现最优,2016/12/24-2025/7/7年化回报10.67%。当持股家数超过500 家时,收益率反而下降,甚至出现负的超额收益。这一现象表明持股机构家数并非越多越好,推测过度集中的持仓可能导致交易拥挤,超额收益空间收窄,因羊群效应降低定价效率。
双因子策略回测表现最优
双因子策略(评级家数>30 + 持股家数300-500)跑赢两个单因子组合,2016/12/24-2025/7/7 组合年化收益率提升至12.72%, 超额收益157.41%。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机构认知(评级机构家数)与行为(持股机构家数)的一致性能够有效增强策略的稳定性,降低误判风险。
风险提示
历史收益表现不代表未来;回测模型未考虑实际交易费用率;其他数据统计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