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国内:三部门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零碳园区建设快步跑。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零碳园区建设的基本条件,并部署了8 方面重点任务,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立一批零碳园区,为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指明了方向。
国际:欧盟将于2026 年前简化分类报告,以减轻企业合规负担。欧盟委员会已通过一项授权法案,旨在简化欧盟分类标准框架,显著减轻金融和非金融公司的合规负担。这些变化是欧盟委员会在更广泛努力下的一部分。
综合一揽子计划旨在减少可持续发展法规的行政和报告负担。
ESG 产品跟踪:
数据统计截至2025 年7 月12 日,
债券:我国已发行ESG 债券达3628 只,排除未披露发行总额的债券,存量规模达5.57 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绿色债券余额规模占比最大,达61.88%。
本月发行ESG 债券共74 只,发行金额达725 亿元。近一年共发行ESG债券1040 只,发行总金额达12,125 亿元。
公募基金:市场上存续ESG 产品共904 只,ESG 产品净值总规模达10,551.42 亿元人民币。其中ESG 策略产品规模占比最大,达52.97%。
本月发行ESG 产品共1 只,发行份额为0.24 亿份,主要为社会责任,近一年共发行ESG 公募基金238 只,发行总份额为1,706.73 亿份。
银行理财:市场上存续ESG 产品共986 只。其中纯ESG 产品规模占比最大,达55.58%。本月发行ESG 产品共51 只,主要为纯ESG 和环境保护,近一年共发行ESG 银行理财982 只。
指数跟踪:
截至 2025 年7 月11 日,本周主要 ESG 指数均跑输大盘,其中中证300ESG 领先涨幅最小,上涨 0.06%;深证ESG 300 涨幅最大,上涨1.06%。
近一年主要 ESG 指数均上涨,其中华证ESG 领先涨幅最大,上涨18.22%,深证ESG 300 涨幅最小,上涨13.68 %。
ESG 专家观点:
北京交通大学碳中和科技与战略中心主任、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王元丰:全球ESG 治理,中国后来居上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中国政府强有力的行政推动是核心因素。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组织(IPCC)评估认为,在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上,行政手段往往比财政、金 融、经济、信息等其他手段更为有效。而ESG 工作与中国制定的现代化建设目标中建设美丽中国、和谐社会等理念高度契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次,科技赋能是实现ESG 目标的关键支撑。无论是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还是减少资源和能源的使用,“ESG+T”(Technology,科技)的模式都通过科技赋能,有效提升了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此外,科技也在不断提升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治理水平,尤其是在绿色低碳技术和与社会治理高度相关的数字化领域。例如中国在光伏、风力发电、电池储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的飞速发展,奠定了中国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中的领头羊地位,并凭借领先技术和产业优势,在全球企业的ESG 治理供应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最后,考虑到绿色融资与规章落地的需求,香港未来或将在中国ESG 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桥头堡,也是国际上首批采用ISSB 企业可持续准则的司法管辖区域之一。在港上市的2300 多家企业中,超过1400 家来自中国内地。这将促使在港上市的中国企业遵循严格的ISSB 标准,带动企业快速适应ESG 的标准化治理。叠加内地的同步政策支持,二者形成的内外合力,不仅将推动中国ESG工作取得更大进步,还将在全球范围内树立标杆,使中国成为ESG 领域的模范生和标兵。
风险因素:ESG 发展不及预期;双碳战略推进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