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近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财金〔2025〕62 号),对向包括中国人保(集团),中国人寿(集团),中国太平(集团),中国再保险(集团)和其他有关商业保险公司下发,以进一步加强长周期考核,并对其投资管理提出了相关要求。
解读1:政策边际变化:拉长考核周期,发挥长期经营和稳健投资功能。此前《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办法》中明确保险类金融企业考核指标包括25%的服务国家发展目标和实体经济指标+25%的发展质量指标+25%的风险防控指标+25%经营效益指标,其中经营效益包括(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净资产收益率、分红上缴比例3 个指标,主要反映商业保险公司资本增值状况和经营效益水平。本次调整的经营效益类指标的“净资产收益率(ROE)”由“3 年周期指标+当年度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 年周期指标+5 年周期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权重分别为30%/50%/20%);“(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由“当年度指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 年周期指标+5 年周期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权重分别为30%/50%/20%)。
同时再次强调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要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注重稳健经营,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增强投资管理能力。政策思路一脉相承,2023 年以来,多部委联合鼓励险资发挥中长期资金的市场稳定器作用。我们认为,《通知》将引导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期稳健经营,防止因单纯考核年度目标,出现突增业绩、忽视风险的短期行为。
解读2:全面实施新准则箭在弦上,头部公司从报表披露逐步走向考核全面拥抱,《通知》有望降低新准则下权益资产对利润表冲击给考核带来的负面影响。6 月12 日,财政部联合金监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的通知》,明确除确有困难需暂缓执行的保险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其他企业,应当自2026 年1月1 日起执行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随着新准则的全面实施,财政部对国有保险公司的考核也有望从此前新旧准则并行切换至全面拥抱新准则。险企需要在偿付能力充足率、投资收益目标和资产负债匹配的财务目标三者间寻求平衡。《通知》有利于引导保险资金作为中长期资金稳定大市,以实现长期投资、稳定投资、价值投资。拉长考核久期,有望降低新准则下权益资产对利润表冲击给短期考核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投资端引导险资“风物长宜放眼量”。
解读3:拉长考核周期有助于险资长线长投,红利板块符合险资选股偏好。根据中泰非银保险重仓流通股体系跟踪显示,1Q25 险资新进前十大流通A 股行业集中在银行、通信、汽车、电子和医药生物30 个行业。根据金监总局数据,1Q25 保险资对股票配置比例稳步提升,截止1Q25 末,产寿险公司合计持有股票余额达2.8 万亿元,占比为8.4%,较2024 年末季度环比增长16.0%,而同期沪深300 指数涨跌幅仅为-2.8%,险资增配权益加仓高股息红利板块得到验证。我们预计中小机构也将逐步加大FVOCI权益工具的配置,红利资产有望迎来增量资金。
投资建议:拉长考核期限,风物长宜放眼量,《通知》有望降低新准则下权益资产对利润表冲击给考核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间接提高险企提高权益配置比例的容忍度。
2025 年年初至今(2025 年7 月11 日)中泰非银重仓保险股指数表现显著跑赢大市,绝对收益率为13.17%,相对收益率为11.14%。保险股具备双面红利股属性。一方面上市险企自身具备股息优势,另一方面,以平安为代表的头部险企较早布局了境内外上市高股息标的,红利资产的股价将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间接影响。建议关注:新华保险、中国平安、友邦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
风险提示:权益市场大幅波动,研报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