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彼得·林奇是投资界的传奇,这位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第一理财家的人,他所管理的麦哲伦基金投资13年收益率高达29倍,资产由原来的2000万,增长达到了90亿美元,堪称投资神话。
我曾经听说,有很多的百万富翁庆贺自己错过了本可以更加富有的机会。我过去一直对此非常怀疑,能够对大赚一笔的诱人机会说不,这可是很少人能够享受得起的奢侈。
如果你够幸运,和我一样赚了相当多的钱,当赚的钱多到一定程度,这时候你就必须做出一个选择:是继续为了赚更多的钱而生存,辛辛苦苦一辈子只是做金钱的奴隶呢,还是让你赚的钱为你服务,从此成为金钱的主人,让自己享受更多的人生幸福呢?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小说里,写过一个非常贪心的农夫的故事。有个魔鬼答应这个农夫,一天之内,他用脚能圈下来的土地,就全部属于他。这个农夫拼命跑了几个小时,就圈到了好几平方公里的良田。这些土地他一辈子都种不完,足以使他和他的家庭好几代子子孙孙都过上富裕的日子了。
这个可怜的家伙已经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他想停下来,他想:圈的地已经足够大了,再继续跑下去圈更多的地,对自己又有和意义呢?
但是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他继续跑啊跑啊,总想抓住这次机会尽量多圈一些土地,直到最后再也跑不动了,精疲力竭倒地而死。
这正是我希望自己能够避免的悲惨结局。
炒股的心智
所谓“心智”,形象点讲,就是我们每个人脑子里的那个可以不断升级的操作系统。
所谓“价值观”,无非是一个“小”问题的真实答案。这个“小”问题是:什么更重要?
认为“金钱比时间更重要”是一种价值观,认为“时间比金钱更重要”是另外一种价值观。价值观决定选择,选择促成行动,行动构成命运——一环扣一环。
有了清晰的价值观,就会有决断(而不是面对选择犹豫不决)。同时,当决断摆在那里的时候,我们会研究方法论,因为选择要配合行动才有意义。因此,我们要锤炼自己的方法论,以指导紧随决断的行动——实验与践行。
践行很容易理解,可为什么要有实验呢?因为我们的“操作系统”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系统,它和人类所使用的另外一个操作系统——科学——是一样的。
科学不是“永恒正确的”。科学是一套具备可证伪性的操作系统,因此它可以在不断否定自我的同时不断进化;
而所谓“实验与践行”,几乎完整对应着科学方法论中的“实证”过程。为了进化,我们总是要用实验与践行去检验我们的价值观与方法论,把好的留下继续打磨,把不合适的去掉——这就是升级过程。
若实验与践行的结果不尽人意,我们就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方法论与价值观:
更进一步,为了纠正自己的价值观,改进自己的方法论,我们还要深入一步,去审视我们大脑中存在的概念与关联,甚至需要重新定义它们,让它们更清晰、更准确,或者干脆抛弃一些已然没有必要存在的概念,否则就无法从“根”上完成 “升级”(即,“进化”)。
炒股“妙语”
股民在炒股中,根据自身实践总结了许多股市语录并且广泛流传。这些流行股语除了幽默搞笑以外,有的股语确实有一定哲理。但也有的存在误区。所以要正确理解分析。
一、买是徒弟, 卖是师傅
其含义是:股民会买不会卖,特别是买了股票后,也赚了钱,但是由于没卖好,结果由盈转亏。我认为:此股语有一定误区。因为买是最关键的,是基础。如果在低位买到了股票,那么您肯定赚钱无疑,只是赚多赚少问题。如果您在高位买了股票,那么无论您卖股票多么精明,也不能赚钱。所以,买股票更是非常关键的。具体到卖股票,我认为只要您不贪,就能赚钱。而大多数想当“师傅”的股民,实际是太贪,老想卖到最好价格,实际上是不可能。另外有一点也很重要,即:等待。就是说,一定要学会等待一段时间再建仓。不要手中时刻不离股。如:2001年7月卖出股票后,起码等待3以上,您才可以有效在1339到1400点抄底。2004年4月卖出股票亦如此。所以,我将此股语改为:卖是师傅,买更是师傅,等待绝对是爷爷。这是关键之招。
二、涨时看势, 跌时看质
其含义是:买股要以股价上升时的趋势为主。哪个股票趋势好,就及时买进此股票。当股票下跌时,主要看上市公司的质量,即:质量好的公司股价下跌较小。此时要买股票,就要找质地优良的股票。我认为:当大盘处于上升趋势,买股票确实要以上升趋势强的为建仓主要对象,甚至可以考虑大胆追进。比如:1999年,2000年兴起的网络股,股民就要重仓买进。但是,如果当大盘处于下跌趋势,所有股票都要下跌,质地优良的股价也不例外。此时买任何股票都是错误的。比如:2001年7月股市开始下跌,100%的股价都出现了30%到50%的下跌。所以,我将此股语改为:涨时看势,跌时看空。什么股票也不买。
三、反弹不是底, 是底不反弹
其含义是:股市下跌时,中途产生反弹,说明盘体还没有跌到底,反弹结束后,大盘继续下跌寻找新的底部。如果盘体底部确定后,产生的上升势头就绝不是普通的反弹行情,而是一轮反转的大行情。比如:1998年到1999年5月的下跌底部基本确认,因此后来产生了以5·19为领头的2000年世纪行情。而2001年7月开始,股市一直处于下跌探底之中,所以中途的2001年10·23行情和2002年6·24只是一个反弹行情,反弹过后,大盘再次下跌去寻找新的底部。我认为此股语有很深刻的道理。
四、横有多长, 竖有多高
其含义是:长期横盘卧倒的盘体躯干,一旦站起来则就是大盘本身躯体的长度。即:股市长期在底部横盘疲软,一旦发动行情,就具有爆发性。此股语有一定哲理。比如:1997年6月到1999年5月,大盘一直处于下跌横盘的态势,慢熊的盘体躯干躺在底部时间长达2年。但是从1999年5·19开始,大盘躯体猛然站立,展开了一轮“竖有多高”的大行情。不过我觉得应将此股语反向延伸一句话,即:竖有多高,横有多长。其含义是:一旦站起来的大盘躯体,还会长期横盘卧倒。即:一旦行情爆发结束。股市又长期在底部横盘疲软。比如:2001年7月到2005年的大盘躯体就是如此。
五、不怕套牢, 就怕踏空
其含义是:一些股民认为只有买了股票心里才踏实,不买股票,总怕踏空。所以宁可暂时套牢,也不能空仓失去机会。我认为:如果股市处于上升趋势,特别是大牛市来临,此股语有道理。如:1999年5·19行情开始的世纪牛市,就要有“不怕套牢,就怕踏空”的胆识。但是如果大盘处于下跌趋势中(如2001年下半年到2005年),此股语就不适用了。此股语这时应果断改为:宁可踏空,也不套牢。
六、不怕套, 怕不套, 套不怕
其含义是:套牢后也不怕,死猪不怕开水烫。此股语在1996年10月到12月特别流行。因为当时股市不顾管理层的12次警告,连续猛涨。而且当时管理层每发一次利空,当天股市就又猛涨。使原套牢的股民反而解套盈利。于是,此股语在当时盛为流行。我认为:此股语在大牛市中有道理。因为股市处于牛市趋势时,套牢是暂时的。所以可以实行“不怕套,怕不套,套不怕”的战术。但是这种极端的战术非常不适用熊市。如:2001年7月开始的熊市行情,绝对不能实行这个既愚蠢又极端的战术。否则您必将处于“你套死,死套你,套死你,”的悲惨境地。熊市中,我认为此股语改为:不怕空,怕不空,空不怕。
七、只看个股, 不看大盘
其含义是:不管大盘走势如何,我专心炒个股。此股语我认为最错误。因为大盘代表了盘体的大方向,如果大盘向好上升,个股也没有太大的问题,迟早会随大盘上升的步伐而上升。如果大盘向坏下跌,99%的个股也必然下跌。个别逆市而行的股价,迟早会随大盘下跌的趋势而下跌。如:1999年5·19行情开始的2年世纪牛市,所有的股价几乎都上涨了50%,有的更高。2001年7月开始的5年多熊市行情,几乎没有一个股票逆市抵抗。股价普遍折断50%以上。因此,我将此股语改为:要看个股,更要看大盘。甚至有时要“大盘必看,个股不看”。
八、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 分摊买卖
其含义是:买股不要集中资金买一只,而要分散买若干只,以分散风险。买卖时,也要分批、分期逐渐建仓(平仓)。此股语对中小股民而言,我认为意义不大。我认为应该集中买卖。因为中小股民资金充其量为3万到5万。如果按目前最低股价3元左右算,一个3万元的小股民,买10000股(暂不算各种费用),资金就用光了。如果分散为1000股买(卖),要买(卖)10只股票。如果分散为100股买(卖),要买(卖)100只股票。如果分批、分期(假如分10次)逐渐建仓(平仓)一只股票10000股,您要分10次运作。
这种分摊操作法,实际运作中弊大于利。一是您无法面面俱到地分析这么多股票的基本面;二是行情平淡时无所谓。一旦遇到大行情,分散、分批、分期买卖如此多的股票,您会手忙脚乱,甚至可能发生操作失误。如果岁数稍大的股民,更会遇到操作麻烦。三是费用成本高。如果您就一次性买卖1、2只股票,就可以避免上述操作麻烦。
如:1999年5·19行情开始爆发,您必须及时跟进建仓。如果您采用这种分摊操作法,分散买100股或分批、分期(假如分10次)逐渐建仓一只股票10000股,您要分10次运作,结果肯定是时间拉长,建仓的成本提高,您还又忙又累。假如您就一次、一批将资金用光,买进1、2只股票,您就节省了大量精力和成本。
再如:2001年7月股市开始下跌,如果您采用这种分摊操作法,分散卖100股或分批、分期(假如分10次)逐渐平仓一只股票10000股,您要分10次运作,结果肯定是时间拉长,平仓的成本提高。100个股价开始下跌,一会儿一个价,您手指操作来回按键,肯定急得满头大汗,此时交易系统再出点问题(事实证明,越是关键时刻,交易系统越添乱),您更是屋漏偏下雨,急得团团转。假如您就买进了1、2只股票,卖出时肯定很麻利,一键搞定,落袋为安。您就可以踏踏实实安心去工作或休息,节省了大量精力和成本。
有股民一定会问:分摊买卖,可以分散风险。集中买卖,风险太大。对此我认为:如何操作是次要的,关键必须要对大盘的基本趋势有一个正确的判断,然后再实施买卖运作。如果大盘趋势处于上升态势(下跌态势),您就毫不犹豫地集中资金全仓杀进(杀出)。假设您对大盘的判断完全相反,您的分摊买卖依然给您极大的风险。如:1999年5·19行情一启动,股市开始进入牛途,您如果判断错误,不认为是一轮大牛市来临,不管您怎么分摊买、卖几次都是踏空。而2001年7月,股市开始进入熊途,您如果判断错误,不认为是一轮大熊市来临,您怎么分摊卖、买几次都会形成套牢风险。所以分散风险,与采用什么操作方法无关,只与你当时如何判断大盘有关。
恐惧与贪婪之间没有可比性
恐惧是瞬间产生的、普遍存在的、激烈的情绪,而贪婪则更加缓慢。恐惧是致命的。——巴菲特
1.摆正思想
摆正思想就是将炒股思想和实战理论相结合,追求实事求是。涨跌本是股市中的常理,也是基本的游戏规则。如果进入股市一味以赚钱为目的,就僵化了炒股行为。
每个投资者进入股市都想赚钱,但股市不是投入资金就一定能赚到想钱的,甚至还会亏损。因为股市是既是投资场所,又是风险场所,所以,进入股市就必须赚钱的思想是不可取的,需要摆正。
炒股赚钱需要讲究策略、方法、艺术、科学、纪律和心态等,要走实战技术与股市心理相学融合的路子,既要考虑实战技术手法又要考虑到自己思想行为所具备的炒股心态,最后实现赚钱目的。
摆正思想就是要放下股市与赚钱的等量关系,要认识股市是个投资市场,既有赚钱也有赔钱,是收益与风险并存的市场。赚钱要符合实际情况,不能进入股市就赚钱,把股市当成赚钱工具,这就夸大了股票市场的投资功能的正面结果。说到投资,除了赚钱的收益属性外,还有赔钱的风险,所以进入股市的思想要摆正,收益和风险是相对的。在预期收益中,对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提前有个预知,这样就能谨慎对待,减少失误。
2.淡定财富欲望
赚钱是投入股市的最终目的,但如果要放大投入股市财富的欲望,扩大对财富的追求,就会给自己增加压力。赚多少钱为好,没有一个标准,赚钱多了,生活质量好了,但每天三顿,能吃多少?计较财富的多少,让自己被动,很不值得。
进入股市之前我们生活质量应该是不差的,因为没有人揭不开锅了还要去炒股票,只要进入股市,就说明家里还有闲散资金,否则就不会进入股市,极少有人是借钱去炒股的。既然进入股市了,在基本生活有保障的同时,要尽量淡定对财富欲望的追求。
赚多赚少或赔多赔少,只是账面数字的变化,淡定财富就是对赚钱目的的淡化和对抗风险性能力的增强,只有淡定财富,才会做到轻松炒股。
我们要理性对待钱财,钱最终是身外之物,附属责任越大,越容易成为钱的奴隶,要学会享受金钱,合理对待钱财。不淡定财富,就会被财富所压倒,让自己不能自拔。股市中讲究这样的逻辑,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里所说的炒股理念,其实是经验之谈,股市中的经验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就看我们如何去把握。
3.伟人胸怀
笔者经常跟身边股友说,炒股票是很能锻炼人的,让人凡事都能看得开,对金钱也不特别在意了,要有伟人的胸怀,有豪爽的大气概,不拘小节。他们甚至会反问,炒股票不就是以赚钱为目的吗?咱们小散户也不想当伟人,跟伟人胸怀有何瓜葛?其实不然。伟人胸怀是大度、大气概、高瞻远瞩,是具有一种炒股的境界。
有些人炒股票很小气,计较得很,买卖一分钱都计较,买的时候经常少挂一分,卖出的时候经常多挂一分。往往就这一分钱之差,该买的没有买上,该卖的没有卖上,本该赚钱的没有赚上,到最后可能是倒赔,要多花很大的代价来弥补这一分钱之差所带来的损失,所以,炒股票要豁达一点儿,要有伟人胸怀,大度些。如果看准了,就多挂一分或几分,以最快速度实现成交,减少因优柔寡断所造成的不测。
4.良性心态
其实具有伟人胸怀,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心态自然也就好了,不被眼前的价格波动而迷惑。做股票讲究心态良好,就是在心态良好的情况下,施展伟人胸怀。当然,心态好,对于涨跌赔赚都会淡定,不因涨喜不因跌悲,良好的心态是股市制胜的重要因素;心态好,决定情绪向正能量转变,情绪会影响操作行为。对于心态不好的人,大多是钱少的散户,相反,钱少的不一定都是心态不好的。心态不好的人,对股市赚钱期望值很大,对风险产生厌恶,压力大又不能输。这些人在股市里注定是要失败的,失败会联动心情更加糟糕,甚至影响身体健康,容易患病。
所以,参与股市的人,必须要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否则就不要进来,即使进入股市也凶多吉少,赔钱就成了大概率事情。
投资者最好的规避风险,保证你赢利的方法进入股市
有 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行动多并不一定就效果好。有时什么也不做,就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不要担心错失机会,善猎者必善等待。在没有大机会的时候,要安静的如一 块石头。交易之道在于,耐心等待机会,耐心等待最有利的风险/报酬比,耐心掌握机会。熊市里,总有一些机构,拿着别人的钱,即使只有万分之几的希望,也拼 命找机会挣扎,以求突围解困。
我们拿着的是自己的钱,要格外珍惜才对。不要去盲目测底,更不要盲目炒底。要知道,底部和顶部,都是最容易赔 大钱的区域。当你感到困惑时,不要作出任何交易决定。不需要勉强进行交易,如果没有适当的行情。没有胜算较高的机会,不要勉强进场。股市如战场,资金就是你的士兵。在大方向正确的情况下,才能从容地投入战斗。
要先胜而后求战,不能先战而后求胜。投机的核心就是尽量回避不确定走势,只在明显的 涨势中下注。并且在有相当把握的行动之前,再给自己买一份保险(止损位摆脱出局),以防自己的主观错误。做交易,必须要拥有二次重来的能力,包括资金上, 信心上和机会上。你可以被市场打败,但千万不能被市场消灭。我们来到这个市场是为了赚钱,但是这个市场却不是全自动提款机。
进入股市,就是 要抢劫那些时刻准备抢劫你的人。股票投机讲究时机和技巧,机会不是天天有,即使有,也不是人人都能抓住。要学会分析自己擅长把握的机会,以己之长,攻彼之 短。有机会就捞一票,没机会就观望,离开。如果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擅长什么,就不要轻举妄动。与鳄共泳有风险,入市捞钱需谨慎。
做交易,最忌 讳使用压力资金。资金一旦有了压力,心态就会扭曲。你会因为市场上的正常波动而惊慌出局,以至事后才发现自己当初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你也会因为受制于资 金的使用时间,在没有机会的时候孤注一掷,最终满盘皆输。资金管理是战略,买卖股票是战术,具体价位是战斗。
在十次交易中,即使六次交易你 失败了,但只要把这六次交易的亏损,控制在整个交易本金20%的损失内,剩下的四次成功交易,哪怕用三次小赚,去填补整个交易本金20%的亏损,剩下一次 大赚,也会令你的收益不低。你无法控制市场的走向,所以不需要在自己控制不了的形势中浪费精力和情绪。不要担心市场将出现怎样的变化,要担心的是你将采取 怎样的对策回应市场的变化。
判断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你正确时,你获得了多大的利润,当你错误的时候,你能够承受多少亏损。入场之前,静下心来多想 想,想想自己有多少专业技能支撑自己在市场中拼杀,想想自己的心态是否可以禁得住大风大浪的起伏跌宕,想想自己口袋中有限的资金是否应付得了无限的机会和损失。炒股如出海,避险才安全。海底的沉船都有一堆航海图。最重要的交易成功因素,并不在于用的是哪一套规则,而在于你的自律功夫。
为什么要做T
1、套牢了没止损,降低成本的需要;
2、按自己的操作系统持续机械化操作,每天差价盈利,增加波段持股的盈利率
3、有成就感,寻找刺激,纯粹就是闲得慌,不T就浑身难受
4、看别人做T挺不错,自己想跟着试试(多数的结果是越T成本越高,有时干脆T飞了)
做T的基本技巧:
做T的关键就是看分时均线,股价在均价线上方远离均线的时候卖出,股价在均价线下方远离均线的时候买入
大盘高开高走,个股单边上扬行情,一般不做T,或只看一分钟线在一个分时调整波段内做T,要求10分钟完成买进和卖出整个操作;
大盘低开低走,个股单边下跌行情,一般做倒T,即先卖出再买回,或者只卖出不买回,等第二天早盘低点;
震荡牛皮市可论据情况做正T或倒T
做T的几个口诀:
上升趋势下,每次回踩均线或上升趋势线的下跌都是买点;
下降趋势下,每次反抽均线或下降趋势线的冲高都是卖点;
震荡趋势下:每次碰箱体上沿是卖点,每次踩箱体下沿是买点
判断趋势的常见分时形态:
上升趋势:
低开后快速冲上均线并通气向上,均线跟上(带量上攻)
高开后高走,均线向上通气,后浪底高于前浪顶,均线跟上(带量上攻)
向上过前高后回踩前高点后继续向上,均线跟上(带量上攻)
注:后两个例子也是追涨停板的两种分时判断方法(拉涨停板有N种方式,常见的有一字板、双龙出海3、5、7浪涨停、红旗飘、冲天炮、平台突破、阶梯盘升等方式)
下降趋势:
低开后反抽不过前高且高点下移,均线跟下
低开低走,均线向下通气,一浪低于一浪
高开低走跌破均线后反抽不过前高,出新低
需要注意的一些要点:
高抛低吸法:当你持有一定数量股票后,某一天出现了严重的超跌或低开,此时就会出现一个良好的介入机会,买入与持仓相同数量的股票或者分批买进股票,等到拉升到相对高位之后选择卖出,从而在一个交易日内实现低买高卖,来获取差价利润。
急跌买入法:往往分时会呈现出震荡式下跌格局,某一时刻会放量加速下跌,这种情况下分时股价线往往呈现的是大角度向下,形成一个转向尖角——这就是很好的潜伏机会,这种分时形态往往是强势股盘整之后的惯用伎俩,朋友们要做的是敢于潜伏。
做投资你需要懂得八条规律
规律一:
理性做好选择 有人曾经说过,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曾经一个朋友跟我说在证券公司里做了二十多年,招聘了很多员工,看了很多员工的成长,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可能的话,你在总部的发展机会要比你在分支机构大得多”。 对他们来说也是这样,首先是做选择题,如果你在A股做得很好,你去做港股,如果你没有用清零的思路去做港股,我可以说“必输无疑”,因为所有的游戏规则,港股跟A股都不一样。
规律二:
坚持满仓轮动 我做了十年,基本都是满仓轮动,那和传统投资者的方法有点差异,甚至我可以告诉大家,我在2008年都是满仓的,但我2008年满仓的品种不太一样,我2008年满仓的品种是债券。如果大家知道“股债轮动”的概念,就可以看一下历史上债券跟股票走势的差异,基本上是负相关。 在轮动里我放了三个层级,最里面的圈是“股票轮动”,中间一圈是“策略轮动”,最外一圈是“股债轮动”。我最近在雪球上发布了40个因子,看这40个因子每天的强弱。看得很清楚,小市值因子很多年市值越小涨得越快,前十年年化可以到70%、80%,巨高无比的因子,但去年就不行了;去年比较好的因子反而是那些价值投资的,PE、PB、股息,这些因子在走强。
规律三:
找到散户优势 第一个散户优势,量小。你的资金大了以后相对来说比较困难。所以小资金要利用小资金的优势,你不能完全听所谓专家的。 第二个优势是灵活。在很多机构,私募基金操作有很多规定,公募的规定更多,但对于散户来说就无所谓了。散户也有必要去制定一些自己的操作规则,而不是随心所欲,因为随心所欲也会走向另外一面。 第三,政策红利。尤其是去年刘主席上来以后,很多政策都是有利于散户的。我曾经有一篇帖子,量化计算打新对于小散户收入的影响。
我还记得数字,大概10万到20万是最佳配置,在18万以下应该要把资金深市配置得多一些,沪市配置得少一些,18万以上应该沪市配置得多一些,深市配置得少一些。这样的收益率,如果你在10万、20万左右,用去年年初开始一直算到最新的数据,我计算过,一个散户大概能增加多少?接近20%。 如果你有10万、20万,去做股票定投或基金,差异就非常明显,去年开始我觉得是给小散的政策红利,量化投资要求投资者要理性地想问题,你要用概率、用数字去解决过去你拍脑袋。
规律四:
学会全局观念 我这里特别讲一句,用满仓轮动替代止盈止损。过去为什么要用止盈止损呢?大家理性地想一想,所谓止盈止损就是你要去想我们散户的资金,10块钱买某一个股票,你的成本会影响股价的涨跌吗?不会,所以你要做到理智,忘记成本。有人很喜欢算我在浦发上赚了多少钱、我在兴业银行亏了多少钱。但对我们来说,难道我们真的是要看一个股票的得失吗?其实我们是要看整个账户的得失,至于在这个股票上或那个股票上的得失,那么那是你做个股的分析。做人必须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地做人,但做投资不能谈感情,做投资一谈感情就完了。
规律五:
近因效应: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 比如你用某一种方法做投资,然后做赢了,你就会很自然地觉得这个方法很好,你用某一种方法做投资做输了,往往就坚持不下去。量化告诉我,你用这种方法做投资,你在十年里赢多少输多少,最后你如果坚持下来,你的期望值是多少。股市里其实是没有专家的,只有输家和赢家,你要做到大概率地赢,就要很理性地学会计算。不是所有量化都要用到那么高级的方法,还是会有一些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方法可以大概率地战胜市场。
规律六:
少看盘少操作 我们群里有很多人,我看他天天在忙、天天在操作,举一个例子,用股息率轮动的例子:如果20天轮动一次,年化收益率大概能到11%;如果每天轮动一次,结果是-2.99%。一方面被佣金吃掉了,还有一方面,其实佣金还不是最主要的,很多人的出清成本非常高。有人会问我,你什么时候换呢?我说我换的时候往往是很多人吓死的时候。最好的换股时机是暴跌的时候,只有在暴跌时你才会有超额收益。
规律七:
避免量化误区 我只能简单地讲一下,因为有很多没做过量化的我说了也不一定能听懂
1、过少的数据。
2、使用未来函数。
3、不注意边界条件。
4、过度拟合。
5、不切合实际的期望值。
6、把量化等同于对冲 。
7、把量化等同于高频交易。其实在中国很难有高频交易。
8、量化一定要用高大上的工具
规律八:
不断复盘总结这一点非常重要,所谓复盘,我们假定回到原来的地方,你用什么方法改进,会比原来做得更好,那就是提高了。 我始终觉得,条条道路通罗马,每个投资者都必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这才是最好的,人家的路是人家走出来的,很多不同的人的不同方法可以凝集起来思考,不同的路能达到不同的目的。如果能达到启发大家思考的目的,我也非常欣慰。
投资要想成功需要承认两个前提
第一,我们都是凡人,我们必将不断犯错;第二,投资的核心原理早已稳定,我们要做的不是创新,而是理解并执行。投资要想惨败可以建立在另外两个前提上:第一,我天赋异禀,我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第二,我拥有或者发现了最新的炒股奥义,我在投资理论上已经帮人类跨出了新的一步。
懂得把自己放低一点儿,净值就容易更高一点儿。所谓放低点儿就是接受世界运行的复杂性和市场生态的多样性,接受自己有很多不懂的东西这个事实。放低点儿后,进,可保留扩张能力范围提升自身实力的余地;退,可更加坦然的专注于自己熟悉和能懂的领域。在投资这个人人自命不凡的世界里,老天其实很多时候更关照笨小孩。
市场的高波动不代表高风险,反之市场的平静也不等于均衡。平静和激烈放在不同的尺度看完全不一样,日线的惊涛骇浪可能在月线来看只是个小浪花。均衡与失衡的关键不是短期的波幅,而是到底距离价值线有多远的问题。或者说,波动的程度仅仅体现情绪的烈度,但决定中长期方向的是价格与价值的偏离度。
所有的大亏都是贪和怕导致的,而对赚快钱和一夜暴富的期望又是贪和怕的本质原因。稳健说起来容易,但那意味着你要在别人快速赚钱的时候不眼红,在你的保守屡屡被疯狂的市场暴击的时候不变卦。根本上是需要对自己理念和方法的绝对信心。而这种信心又不能是盲目的。信心最终只能来自于知识、历史和经验。
谨慎型投资人给人感觉好像总是很胆小,但其实相对于绝大多数天天追求涨停板年年挑战高收益的“勇敢者”来说,他们赌得是整个人生。只有当你赌得足够大的时候,你才会谨慎,只有你想赢得足够多的时候,你才会忍耐。很多时候,不理解只是因为大家不在一个游戏桌上而已。
投资成长中有两个临界点,在第一个临界点之前是艰辛的学习,用勤奋都不足以描述,简直是废寝忘食的恶补。完成这个阶段的时间因人而异,但1万小时定律是最起码的。过了这个基础临界点后,反思和质疑开始产生价值(之前别瞎反思),实践和总结推动着越过第二个临界点,但悟性和天资可能让一些人永远翻不过去。两次质变之后,将开始享受学习积累和资产积累的双重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