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史为鉴!盘点A股过往20年“救市”历史,之后的市场会怎么走?时间:2023-02-16 20年间救市行为盘点 1994年 三大政策“救市” 历史上第一次救市行为发生在1994年,彼时A股刚运营不到4年,现在的年轻股民很难理解那个年代的“疯狂”。 1992年5月,上证指数单月涨幅接近180%,创下单月上涨历史记录; 1993年5月,上证指数单月跌幅超31%,创下单月下跌历史记录,这两个记录大概率是后无来者了。 而对当时的股民来讲,更难受的情况是自1993年5月后,股市已经连续下跌了一年多,上证指数跌幅超75%。市场信心极度涣散,“稚嫩”的A股迎来了最大挑战。 在此背景下,管理层于1994年7月30日出台了三大政策。受利好政策刺激,股市迅速给出了反映。 政策出台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疯涨33.2%,创下自成立以来第二高纪录(1996年12月后有涨跌幅限制),后续更是在短短33 个交易日从最低的325点上涨至1052点,涨幅为204.13%,成为我国证券史上股指上涨速度最快的一次。 1999年 “5•19”行情 自1998年6月开始,上证指数在接近一年的时间内跌幅超20%。1999年5月19日,有关部门召集全国券商讨论高层有意发展证券市场的意见,历史上有名的“5•19”行情由此拉开帷幕。 当时“互联网概念”被市场暴炒,上证指数在30个交易日内上涨64%,后续更是走出了一轮两年小牛市。 2002年 暂停国有股减持 2001年开始,受国有股减持影响,股市直往下坠,至2002年6月23日救市政策发布时,上证指数跌幅已超30%。 但就算暂时停止了国有股减持,市场并未出现意料中的大反弹,除了政策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市场表现坚挺外,当日上证指数涨幅约10%,市场后续表现欠佳,下滑势头不减。 自1999年“5.19行情后”,互联网便是我国股市走牛的发动机。受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影响,A股的发动机“没油”了,挤出泡沫,估值回归。 救市措施发布,市场反应冷淡也能理解。那时,诞生了A股第一批“丐帮弟子”。那时,如今“丐帮弟子”的苦主腾讯、阿里巴巴还处于创业阶段。 20年回首看去,市场好似一场轮回。 2004年 “国九条”出炉 2003年,股市受“非典”影响走出了一轮下跌行情,4个月内跌幅约15%。不仅为了提振“非典”后的股市信心,更为了让A股实现更完善长远的发展,2004年2月2日,历史上著名的《国九条》正式出台。 在政策出台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涨幅超1.5%,反应比较平淡,但后续大盘越过2003年高点继续上行,至2004年4月7日见顶,区间涨幅约为12%。 自2003年12月底,Wind推出了基金指数,老娘舅用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代表普通股票型基金,来与救市后上证指数的同期表现作对比,好让大家对救市后股票、基金的表现有更直观的感受。 从《国九条》发布后表现来看,短期内上证指数表现更好,但长期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的年化涨幅要高很多。 2005年 股改 将时针拨到2005年,这次救市发生的事情已经能和大多数老股民的记忆接上轨了。 自2004年4月开始,A股持续走熊,一年多时间内跌幅超30%。而当时的股民不会想到,苦苦坚守的他们将会迎来A股史上最大的牛市。 转折发生在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重磅发布《股改通知》,这成为A股史上最大牛市的助推器。站在后视镜看,那时也是A股30年来最好的“黄金坑”。 颇为“幽默”的是,在政策发布后,市场给与的反应极为冷淡。股改后第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跌2.4%,一个月后上证指数更是跌了10%。这样的表现,是历次救市以来最差的。 但是后面的剧情大家就熟悉了,上证指数后续一路上涨,走出了比“画线派”还美的曲线。2007年10月,上证指数登上6124点,这是A股史上的最高点! 2008年 四万亿救市 所谓盛极必衰,自2007年10月攀上高峰后,上证指数一路走低。再加之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国内股市受到剧烈冲击,投资者信心严重不足。 2008年11月5日,高层提出2年投资4万亿的目标,同时迅速降低存贷款利率,释放流动性,防止金融危机演变成为经济危机。从2007年高点算起,此刻上证指数已跌超70%,仅略好于1994年三大政策救市前的市场表现。 政策一发布,市场情绪迅速好转。后续一个月内,上证指数涨了约20%,上涨的势头延续了快10个月。 如果说在2002年的危机中,诞生了如今的互联网巨头;那么在2008年的危机中,房地产则开启了未来10年的黄金年代。 2015年 国家队出场 2015年股灾的破坏力应该是历次熊市中最大的。虽说2008年落差更大,但当时炒股的人远不及如今多,所以辐射范围较小。 2015年可以说是全民炒股。当时,上证指数在一年时间内从1900点涨到快5200点,不少个股涨了四倍,太疯狂了。用段子讲,当时国人的口头禅从“吃了吗”变成“买了啥”。 更严重的是,2015年前半程牛市的燃料是“杠杆”,所以跌起来破坏力更大。 2015年6月12日,上证指数登临5178点,但仅4个交易日后即6月19日,A股就迎来千股跌停。当年,千股跌停的惨状共发生了13次! 2015年7月6日,国家队亲自下场,拿真金白银救市,但即便如此,也仅能延缓下降的势头,不能改变熊市来临的大势。 国家队入场后五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涨超5%;但入场后一个月内,上证指数跌了0.7%。并且在2016年1月,所有股民第一次尝到了“熔断”的滋味…… 结语 从1994年到2015年,老娘舅盘点了这20年间的7次救市行为,从中挖掘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点。 1.从过往历史来看,当市场连续下跌一年左右,上证指数跌幅超15%的时候,高层往往会发布一些提振信心的举措。 2.在2005年之前,救市措施一经发布,市场会迅速给出积极反映,比如在1994年“三大政策”发布后,第二个交易日大盘直接涨超30%!在2005年后,市场反映变慢。在有利好政策的情况下,第二个交易日的大盘表现依旧较弱,所以想紧跟着节奏第二天“大赚一笔”的投资者需要谨慎,但市场后续长期走势会更好些。 3.在遭遇大跌后,基金的长期表现好于大盘。上证指数的长期年收益率大幅低于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长期年化收益率,和债券型基金指数年化相差无几…… 在每一次的市场大跌中,行业间周期轮动,行业内竞争格局调整。这既是危机,也是生机;既是毁灭,也是涅槃。 比如2002年互联网泡沫破碎后,“诞生”了未来互联网真正的“王者”;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房地产黄金10年开启;2015年去杠杆、千股跌停后,大盘蓝筹、行业龙头重新引领潮流。 而在2022年大跌后,下一个风口又在哪里呢? 本文章基于数据以及逻辑分析,不构成买卖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