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吴老师理财文章 >>文章/作品 >> A股:一个思考复杂问题的好方法,赚钱的“三种人”,值得深思
文章/作品
更多
详细内容

A股:一个思考复杂问题的好方法,赚钱的“三种人”,值得深思

时间:2023-02-17     作者:吴老师股票合作【原创】   阅读

前言:在股市赚钱的三种人!第一种是赚信息的钱: 我知道了,你们还不知道 。第二种是赚认知的钱:我懂了,你们还不懂。第三种是赚执行力的钱:你们都懂了,但是我行动比你们快。

一个思考复杂问题的好方法

很多人都有个感觉,一到处理复杂问题,就感觉千头万绪,仿佛到处都是答案,但却无从下手。这是因为,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复杂问题,并不是比简单问题难,而是无数个简单的问题交织在一起。

简单问题是单一问题,如何向一位顾客推销新产品,只需要了解顾客的具体需求,针对性地介绍产品;复杂问题是多维度问题,如何向市场推广新产品,方案涉及市场、营销、生产、财务等多个层次,而且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解决复杂问题,不一定需要奇思妙想,关键在于找到这些思路的内在联系,更需要一些小技巧。

我介绍一个在构思长文时常用的方法——全景思考,它只需要一块黑板或一页PPT或一张思维导图。一个单纯为了完成工作的人,他的解决方法是这样出来的:1、分析问题。2、忽然想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3、把这个思路变成一个方案。

大部分时间,一个人处理的都是简单问题,以至于面对一个复杂问题时,也会不自觉的使用简单思路的方法。即使是那些想要更好的完成工作的人,他们的解决方法也只是简单方法的叠加:1、从多个角度和侧面分析问题。2、写下所有能想到的想法。3、把这些想法变成方案的1、2、3、4。

重点不在于你能想到1、2、3、4,这些多找一些以前的方案就可以了,重要的是,针对项目的特点,找到1、2、3、4的内在联系。

全景思考是这样的:1、从多个角度和侧面分析问题。 2、在一页PPT(或思维导图)上,写下所有你能想到的想法。3、观察这些想法的内在联系,不断调整这个想法的结构。4、最后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还是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吧。

比如我在复盘2008年金融危机时,注意到一个现象:那些特别有名气的投资大师或基金公司在2008年的收益普遍低于平均水平。

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今年上半年的熊市中,A股的明星基金经理总体收益水平同样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我打算写一篇文章,分析一下这个现象,看看能不能得到什么规律性的结论,但在思考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大量角度各异、结论对立的想法:

黑天鹅事件,超越常规认知;

常规的风险控制手段失效;

股债商品多杀,对冲失效;

过去的成功使之过于自信,过早出手抄底;

大多数明星基金经理都是“乐观多头型”;

明星基金经理总是下注于大的“国家红利”;

投资大师们长期而言,仍然跑赢市场;

一个大的周期长达几十年,明星基金经理只是幸存者偏见;

任何风险投资都缺乏“遍历性”,无法逃脱破产的结果;

此时,需要用一台较大的电脑,把这些想法放在同一页,仔细观察它们的内在联系,不断移动它们的位置,使之成为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案的结构,比如,逻辑线性推进结构、屋架结构、双层螺旋结构、分层并行结构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意识到,上述想法实际上是建立在不同的时间维度上思考,那么,这个结构就应该用时间来进行分层:

1、单次投资的得失:股债商品多杀,对冲失效;过去的成功使之过于自信,过早出手抄底;黑天鹅事件,超越常规认知;常规的风险控制手段失效;

2、一个十年以上的典型的市场周期:过去的成功使之过于自信,过早出手抄底(共同节点);大多数明星基金经理都是“乐观多头型”;投资大师们长期而言,仍然跑赢市场;明星基金经理总是下注于大的“国家红利”;

3、更长的时间考验:大多数明星基金经理都是“乐观多头型”(共同节点);遍历性的破产在风险投资中非常常见;一个大的周期长达几十年,成功的投资大师只是“幸存者效应”;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几千几万年),任何投资方法都无法逃脱破产的结果;周期视角变化后,随之而来的,是从投资方法的思考到行业发展规律,最后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这里还有一些使用经验:答案永远不会轻易出现在你眼前,为了激活大脑,可以从任何一个想法开始写,并时刻思考它与另外一块内容的联系。

为了使之系统化,还需要添加一些新想法,比如最后一条。最好让某一条想法,成为两个层次共有的因素,即“共同节点”(右上角的那两块),让这个体系内部关联更强。无论它们有多复杂,最好还是用最常见的结构进行关联,否则,就算你自己明白,别人也无法理解。

人的大脑虽然很精妙,但严格地说,它只进化到线性阅读、即时反应这一步,就被社会的进化速度远远抛在脑后——证据就是,我们的大脑更喜欢那种前后紧密关联的信息——最好是抖音十几秒短视频的那种碎片化信息。

所以,在复杂问题面前,我们需要用眼睛来帮忙,让各种信息同时呈现在眼前,进行全景思考,并不停摆弄它们的位置,以便让那些内在信息一一显现出来。


一套高效的思考工具箱

有哪些基本的思考技巧,可以帮助大脑转动起来呢?分享一套思考工具箱,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

1. 复述:我获取到了什么信息?

无论是读书、听课,还是在工作中学习新技能、新经验,时时刻刻在内心反刍,多问问自己。让自己复述获取到的信息,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一方面,它可以有效拓宽你的认知空间,强迫你调用大脑,提高记忆力;另一方面,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整合你的生活经验,把它变成一个有序的整体。

2. 提炼:在这些东西里面,最核心的是什么?

经常有朋友问我,如何提高自己提炼信息的能力?实际上,这个没有什么技巧,最好的方式就是多练习。读一本书,问自己:它最吸引我的一个点是什么?是什么使得它跟别的作品不一样?跟别人沟通之前,问自己:如果只能用一句话表达我的想法,我会说什么?读完一篇文章,闭上眼睛思考一下:作者最核心的观点是什么?哪些东西是把它删掉也没关系的,哪些是绝对不能删掉的?慢慢练习,你会发现,你对信息的敏锐度变得越来越高。

3. 整合:我如何从一个更高的地方去鸟瞰它?

举个例子。如果你读了关于一个领域的许多资料,那么你是否能够自己动手整理出这个领域的一个大致框架和学习路径?这些都是可以去思考的事情。

4. 分析:产生它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我有一个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一个事件,或者一种现象,我会试着去把它抽象,给它建立一个模型,再去思考:这属于一种什么样的现象,产生它的原因有可能是什么?当然,要避免自己陷入“青蛙模式”,最好是对自己的判断和猜想保持怀疑和审视,能够找资料去支撑它更好。这可以有效地调动你的大脑,让你变得更加聪明。

5. 批判:我可以选择相信什么?

这就是常见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了。最简单的,就是多问问自己,作者的核心论点是什么?

他的论据和逻辑是什么?我在多大的程度上能够相信和接受它们?实际上,批判的意思绝不是判断二元对立的对和错、真和假,而是像这样,1 是完全不信,5 是完全相信,我对这个观点和结论打几分,可以抱持多少的信任度?

绝对的相信和否定都是危险的。能够容纳更多的信念,让自己逐一去厘清和审查它们,有针对性地去芜存菁,同时不排斥被推翻的可能性,才是一个人脑力的表现。

6. 代入: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

在生活中可以转转念头,想一想: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比如去探访、参观一些实体店铺的时候,可以考虑:这个效果是怎么打造出来的?大概的成本是多少?如果以后我也做,会不会考虑借鉴?跟别人交流、聊天时,聊到一个有意思的模式,也可以想一想:这个模式有没有哪个地方跟我是契合的?我可以如何把它引入进来?那些地方是我可以考虑尝试一下的?

我们经常说“产品思维”“商业思维”,其实这就是一个训练产品和商业思维的非常有效的小技巧,它可以帮助你拓宽对世界的理解。

7. 联系:它可以与什么东西联系起来?

学到一个知识点,我们可以思考:它可以解释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它的原理和机制可能涉及什么?有哪些知识点跟它的原理可能是一致的?读一篇文章,也可以想想:有没有读过内容和主题类似的文章?它们的观点有哪些共性和区别?能否从一个更高的层级去鸟瞰它们,把它们综合起来?

知识是有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的。任何一个知识点都绝不是孤立的,它一定要跟其他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才能发挥它的价值。联系的知识点越多,它的价值也就越高。

8. 定向:对我来说,什么才是更重要的?

这个问题,也许值得你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里,不断地去思考。我们的人生,实际上就是在大量的“要我做”里面,寻找空隙去追求“我要做”。那么,我的时间和精力应该用在什么东西上?我目前所有要做的事情里面,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必须全力以赴的,哪些是可以转交给别人或者根本不做的?很多时候,决策的本质并不在于选择,而是舍弃。懂得舍弃什么,愿意舍弃什么,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尤为可贵的能力。

9. 复盘:我如何还可以做得更好?

最容易获得成长的方式,就是从自己做过的事情里面获取经验和反馈。一切学到的东西,一定要落实到行动,再从行动中得到反馈,才能真正变成属于你的东西。读过一篇文章、学过一个课程后,不要追求“一下子改变我的人生”,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更有效的方式是渐变,挑出一个方法,去行动、尝试,然后进行复盘总结,问问自己:我以前是怎么做的,现在是怎么做的?怎么样才能使我做得更好,解决我的实际问题?只有以实际需求为驱动力,把知识放到行动中,通过反馈和复盘不断地驱动这个循环,你才能真正获得成长。

10. 创造:我可以为别人提供什么?

当你已经有了足够的积累,建构起了自己的知识体系,那么不妨想一想:我可以通过创造一些什么东西,来更好地帮助别人,影响这个世界?最简单的方式也许就是写作。分享你的心得、经验、思考和方法论,给予别人启发,帮助别人少走弯路。也可以是指导,咨询,培训,抑或是分享,提议,交流……都可以。去创造,它是你跟这个世界,真正产生联系,真正去干预世界、影响世界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实现生命意义、获取幸福感的最好方式。

你不妨把这套“思考工具箱”当成一个备用的库,从中选出几个自己感兴趣的做法,慢慢内化到自己的生活中,试着让大脑动起来,把思考变成一种习惯,去体会思考的乐趣。你会发现,生活本身,就可以成为一件非常有趣、非常充实的事情,成为我们意义的源泉。


庄家洗盘目的

庄家洗盘的目的只有一个,即必须使在低位买进该股的股 在其洗盘时扔掉该股,这是一项高难度、高技巧的洗盘行为。为达到这一目的,庄家首先必须对技术图形进行破坏。

吸筹前试盘主要区别

看重大关口处庄家是打压还是护盘。若是进行严厉的打压,以图把散户筹码震出来,则多是洗盘;若是出来护盘,则多是派发。

看重大关口处反弹的幅度。洗盘要令散户感到大势已去,所以反弹幅度会较小,如0.382弱势反弹。若派发,庄家反倒希望强势反弹,因此会反手买入“推”一把,反弹幅度往往较大。

若打穿重大关口,洗盘庄家会重新买入,派发则不会。

震仓力度一般不会很大,力度过大往往会让散户趁机捡走廉价筹码,因而一般不会下破10日均线。而出货时庄家并不介意下破多少条均线,而关心的是筹码能不能尽快地派发,偶尔照顾股价亦只是力求卖个好价钱或拖延出货时间。

震仓的位置往往不高,投资者可试着测算目前价位庄家有无获利空间,若目前价位庄家获利菲,庄家苦心经营已久,岂会轻易弃庄而逃?实际上,中线庄家途中至少要进行一次洗盘,因此若是第一次,则通常是洗盘,而次数越多则危险越大。

震仓往往利用指数下跌或是利空来进行,而出货往往利用指数上升或利好消息趁机派发。庄家持有大量筹码,船大难掉头,在突发性的暴跌面前绝不可能夺路而逃,大盘或个股此时放出的巨量一是短线斩仓盘的涌出,二是由于庄家对倒放量做出派发的假象。

均线上攻的斜率及喇叭口发散的程度:洗盘时上攻的斜率不是很陡,且喇叭口刚刚发散,出货前上攻的斜率一般大于45度角,且喇叭口发散程度放大。主力决定炒 作某只股票之后,一般先要试盘。所谓试盘,即对该股票做试探性吸纳,用以测试目前盘中抛压的轻重,浮动筹码的多少。而试盘中吸纳的筹码,正好作为正式吸货 前打压之用。

震仓与出货的不同:

震 仓是股价在上升中途所进行的技术性整理,其目是通过整理换手,清洗掉市场内的获利筹码,使市场内的持股成本趋于一致,洗盘的结果造成大量的筹码被机构主力 战略性的锁定,从而导致市场内的浮动筹码大量减少,洗盘的结果会使筹码进一步集中。洗盘现象在技术上的具体表现是随着整理股价波动的幅度逐渐减小,成交量 快速萎缩,股价在中长期均线附近被控盘,盘面浮动筹码稀少,成交量低迷。

出货是股价上升到高位以后,机构主力利用题材或利好消息,吸引中小 投资者进场接盘,出货的结果与洗盘恰恰相反,出货会导致市场筹码由原来的“集中锁定状态”逐渐变为“分散状态”,随着筹码的逐渐分散,这就必然会导致盘面 “浮动筹码”的数量增加,其具体的表现是成交量在较长的时间内始终无法萎缩!并且始终保持较为活跃的状态,盘面浮动筹码很多,而且消息面会有很多朦胧的题 材或利好消息配合


两者不同之处主要在于:

盘口方面:主力出货时在卖盘上是不挂大卖单 的,下方买单反而大,显示委比较大。造成买盘多的假象,(或下方也无大买单)但上方某价位却有”吃”不完的货,或成交明细中常有大卖单卖出而买单却很弱, 导致价位下沉无法上行。而主力震仓时在卖盘上挂有大卖单,造成卖盘多的假象。若主力对倒下挫时是分不清是震仓还是出货的,但在关键价位,卖盘很大而买盘虽 不多却买入成交速度很快,笔数很多,股价却不再下挫,多为震仓。如000735罗牛山在2000年10月31日除权拆细后开始出货。其每日在买一、买二上 挂着几千手的买单,远大于上方卖单数量,可每日股价却始终下移,无法有上攻力量,表明暗中有不停的抛盘,股价被主力的卖盘拖住而致往下沉。

而600072 江南重工,在2001年3月2日上午收了一个光头中阳后下午2:30突然开始跳水,盘中抛单每笔平均4万股左右,引出许多杀跌盘,在跌至前2日收盘价位 时,只见上方卖一,二,三分别有5000,3000,2000手的抛单挂出,买盘上却只有几百手买单。但股价却不再下行(如果主力出就一路往下扔了,怎么 会停在平盘位?为什么只挂在上方不往下出?此时每分钟成交十分密集,股价却停在平盘位。第二日却高开高走,放巨量收大阳,覆盖了前一日长上影,后继续振荡 上行,成功完成震仓。

K线形态方面:从日K线形态上分析主力是出货还是震仓更为关键。主力震仓目的是仅想甩掉不坚定的跟风盘,并不是要 吓跑所有的人(否则庄就要去买更多的筹码了),其必须让一部分坚定者仍然看好此股,仍然跟随它,帮它锁定筹码。所以其在震仓时,某些关键价是不会跌穿的, 这些价位往往是上次震仓的起始位置,这是由于上次己洗过盘的价位不需再洗,也即不让上次被震出去的人有空头回补的价差。这就使K线形态有十分明显的分层现 象。而主力出货则以力图卖出手中大量的股票为第一目的,所以关键位是不会守护的。导致K线价位失控,毫无层次可言,一味下跌。

重心是否下移是判别震仓与出货的显著标志。主力的震仓是把图形做的难看,但并不想让其他人买到便宜货,所以日K线无论收乌云线,大阴线,长上影,十字星等,或连四五根阴线甚至更多,但重心始终不下移,即价位始终保持。

区别主力震仓与出货是与主力的斗智斗勇。主力经常做出经典技术中认为应做空的K线、K线组合形态来达到震仓的目的,又把经典技术中认为应做多的K线、K线组合形态来达到出货的目的。


如何判断庄家是洗盘还是出货

1、震荡幅度:洗盘一般较小。出货一般较大。

2、庄家获利空间:洗盘一般小于20%,出货一般大于50%,甚至100%。

3、当天外盘和内盘成交量比:洗盘内外盘成交差不多,出货时一般内盘大于外盘,且常有大卖单出现。

4、均线上攻的斜率及喇叭口发散程度:洗盘时上攻的斜率不是很陡,喇叭口刚发散;出货时上攻斜大于45度,喇叭口发散程度放大。

5、成交量:洗盘时成交量萎缩,出货时放大。

6、均线发散趋势:洗盘时仍然呈向上发散趋势,多头排列不变;出货时已被破坏,或者开始向下。

7、是否护盘:洗盘一般在中低价区不有效破10日均线,在中高价区不有效破20日均线(或者30)日均线;出货一般会迅速下破5,10日等短期均线,且在高位出现叉。

8、日k线是否连接(大)阴线:洗盘一般不会,顶多拉2至3根中(小)阴线;出货时经常连拉中(大)阴线。

具体判断股价大幅度下跌,一度接近跌停,跌到最低处有量放出来,尾市收回一半,K线形态类似“吊颈”,但是第二天全天成交价区基本比前一天的最低价位高5%。这说明前一天低位下跌是恐慌盘,不是庄家出货。

如果下跌的时候,上午的量是下午的两倍,这说明其实每天上午开盘后,因为T+1的交易制度,前一天短线抢反弹的人看到大盘走坏,该股反弹无望,就在上午离 场。但是如果真是庄家出货,难道庄家下午就不出了吗?要是真出货越快越好,下午到了低位庄家出货反而会更积极,起码下午庄家是不会手软的。因此反过来证 明,这种情况多是洗盘。

下跌到关键位置的时候时常会出现大卖单,同时砸盘力度也很大,但股价的下跌变慢了,这说明大卖单其实就是庄家 对倒的,目的是引出散户的抛盘来,可是真有抛盘庄家就低位承接,股价自然不是快速下跌。有时在买一价位上面有大单子,经常很久没有成交,要是庄家出货早对 着买盘下手了。

下跌时盘面很弱,连反弹都没有,股价几乎和均线平行下跌。如果是庄家真正出货,盘中一定会趁大盘反弹的时候拉升一下股 价,这样庄家才能在维持住股价的前提下多卖出筹码,但是连这个动作都没有,就是庄家故意示弱与人,希望别人卖出而自己却悄悄吸货。尤其是尾市,庄家用二至 三万股就能将股价拉回到均线附近,出货的庄家可不会连这个举手之劳的动作都不做。

大盘走弱时,它却拒绝下跌,而在某一关键价位处横盘,而且横盘时天天缩量,说明短线盘越来越少,庄家离拉升股价的时间不远了,虽然拉升的力度不能确定,但是盲目割肉实属不智,至少反弹在即。

若股价横盘的过程中庄家每天也有动作,比如每天拉升两次,这其中就很有学问——庄家可一举数得:首先是试盘,看看拉起来时跟风盘和抛盘如何,这样庄家对拉 升时机就好有一个估计判断:其次是吃货,股价上去再下来吸引了很多短线客,而短线盘是最不稳定的筹码,稍微有风吹草动,这些短线筹码很容易被庄家震出来, 成为囊中之物;第三是洗盘,即使庄家没有吃到这些筹码,但是筹码从中线变成短线,经过这样的换手,对庄家将来的拉升也是有利的;最后是消磨持股者的耐心, 如果你多次看股价冲上去又回来,一定耐心大减,真的再冲上去的时候就会急于抛出了。

横盘时关键价位不破,比如前次三个涨停时巨量换手 区域的下沿是10元,股价就是跌不破这个位置。因为这个位置如果突破,就意味着在将近1000万股的换手时卖出的人,都有了回补的机会,那么庄家轧空这部 分人的第四个涨停就没有意义了——大家都要回补了,庄家今后如何拉升?但是庄家真正出货就不同了。庄家高位横盘出货往往只在尾市做一下K线,在K线上面留 下一个或者多个长下影的“吊鬼”,但盘中的减仓动作却是很难隐藏的。

对个股的消息反应平静。在推出公告后,下午复牌后成交依旧清淡, 当时同一板块的其它个股风起云涌,但是该股的换手依然缩到地量,这起码说明了筹码稳定很好,对待消息多空几乎没有分歧。如果庄家目的是出货,就会出现利 好,但是股价见利好却放量不涨,这样才是庄家卖出股票的行为。庄家洗盘时千方百计动摇人们的信心,等到出货时会以最美好的前景来麻痹人们。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CLOUD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