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吴老师理财文章 >>文章/作品 >> A股:消费力下降,未来的消费股还有大机会吗?建议多看看
文章/作品
更多
详细内容

A股:消费力下降,未来的消费股还有大机会吗?建议多看看

时间:2023-02-17     作者:吴老师股票合作【原创】   阅读

消费股行情的未来还有机会吗?

近两周,沉寂了两年的消费股行情再起。但同时有一种说法,持续的消费下降,主要不是疫情管控的原因,而是三年疫情导致居民收入下降,消费力不足,一旦放开后,消费行业就会失去疫情这块“遮羞布”,原型毕露。与这个观点相似的是,一些金融部门的官员认为,居民消费不需要刺激,人民有钱自然会消费,没钱刺激也没用。

但相反的数据表明,疫情期间,消费支出增速的下降快于收入增速的下降,居民储蓄率不断上升,提前还贷预约排到明年年中,并不是因为没有钱消费。


消费力下降,是“疫情管控”造成的短期现象,还是居民收入下降造成的长期趋势?这个问题的答案决定了消费股行情的持续性,是反弹,还是反转?

而这个答案,并没有写在经济学课本里,它是一个社会学的现象。

消费首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次才是经济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消费是个人欲望的表达方式。

消费者购买了某件商品,理论上说,他需要的物品总数应该减去一个。而实际正好相反,随着拥有的物品总数递增,他想拥有的物品总数也在扩大。

你只要呆过一次空调房,就没有办法忍受没有空调的房间了,只要你家有了第一台空调,必然想要第二台、第三台。

你拥有的越多,你想拥有的也越多,这就是消费的魔力。

消费能力只是提供上限,甚至在金融发达的社会,这个上限也不存在了。

前年获诺奖的专门研究贫困现象的经济学家写过一本《贫穷经济学》的书,里面说,很多穷人忽然有了一笔钱后,不是去买生活必需品,而是买大屏幕彩电、游戏机等,这一类消费就成为一个犒赏自己的理由。

校园里没有收入的大学生,可以去贷款买很贵的化妆品或电子产品,原因是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认为这些都是对未来的“投资”,或者提前拥有未来应该享受的东西。

而反面案例是,过去的地主,有钱有田,但跟宣传里说的不一样,他们的生活大部分都很简朴,除了房产和家当外,正常消费跟一般的自耕农没有太多的区别,钱都藏起来,原因在于乡村缺乏必要的消费场景和消费的心理需求。

第二、消费并不是一种纯理性行为,而是一种典型的社交场景行为。困了,喝红牛;怕上火,喝王老吉——广告创造新需求的“刺激——反应”原理,正是刺激某些特定情景下的人们,产生强烈的消费动机。

一个人的消费欲望与他的社会接触面呈正相关,走出家门,才会意识到自己的衣服过季了,而新衣服需要新裙子,新裙子需要新鞋子,新鞋子需要新背包,新背包需要新丝巾,新丝巾需要新耳环,新耳环需要新手表,新手表需要新香水……

更主要的消费动机来自人们的社交活动,亲戚买了SWITCH健身环,你孩子玩得不肯走;闺蜜打了瘦脸针,你能看到直接的效果;邻居买了新车,同事去了海外旅游、领导换了房子,大部分的可选消费都需要社交关系的刺激,而三年疫情影响了人们之间社交的数量、质量与频次,自然对消费需求的刺激也变小。

为什么年轻人宁愿在城里送外卖也不去郊区工厂打工?两者的收入和劳动强度基本相似,真正的原因在于,城市有郊区工厂没有的生活丰富度、社交关系和消费主义文化。消费能力是前面的“1”,社交场景就是后面的“0”。


第三、消费行为更多的体现了个人生活习惯,而不仅仅是经济实力。

如果你的收入忽然间翻了两番,开始几个月,你的消费水平会大幅提高,你会买之前不舍得买的奢侈品,会来一次全球旅行,酒店升级到五星,坐驾换成豪车品牌,下馆子专挑贵的……

但过了几个月后,你的消费支出又会向之前的水平回归,虽然还是会高一点,但你终于发现,奢侈品、五星酒店、海外旅行,也就那么回事,而长期形成的消费习惯,大部分又回来了。

收入越高的阶层,消费水平的差异越大,富豪的消费水平的差异远超中产,夜夜一掷千金者有,简朴与普通人的也有;中产消费水平的差异,又远超老百姓。可以说,消费水平是刚性的,收入水平只要不是大幅下降,不会引发它的剧烈变化。

未来机会判断

一、中短期判断:从国外(特别是欧洲的数据)看,各国疫情之后的消费力确实没有完全恢复,但东西方消费文化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欧美大部分老百姓都是有多少钱花多少钱,少有储蓄的意识,所以收入下降对消费的影响是直接的;但在中国,贡献消费主力的阶层,储蓄能力很强,消费都是受收入预期而非收入本身的支配。

消费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房价下跌导致财富效应的消失。所以,消费的问题,中短期主要是疫情造成的社交减少,消费欲望减少,其次是收入上升的预期和财富效应被打破。

在失去了收入增长预期和财富效应后,消费这一次是典型的“后周期”,应该是在制造业全面复苏后,才能看到明确的向上拐点。

当然,市场都是炒预期的,明年在下面三大因素汇集后,消费可能出现未来几年最大的一次机会:1、经济复苏叠加低基数,收入上升的预期再次被建立。2、储蓄率下降,释放购买力,居民长期贷款下降,又减少了一块利息支出。3、部分消费行业供给端的出清,利润增长空间更大。

从投资方法的角度看,消费作为一个成熟的行业,业绩弹性小,估值和基准利率是判断机会的核心依据,在低估值、利润边际改善叠加利率下行,三大条件同时具备的情景下,消费股的机会就来了。

二、中长期判断:消费占了我国GDP的贡献率为65%,按照欧美的规律,经济越发达,消费占比也越高,所以,虽然GDP未来向下,但消费仍然会保持一定的增速,这样情况下,消费行业一定会出现不少投资机会,主要是两类:1、必需消费品行业龙头;2、部分高增增长的新消费板块。

但消费意愿和人口的下降毕竟是一个跨度长达十几年的大逻辑,长期而言,大的投资机会不在大消费领域,特别要回避中高端的可选消费、与意识形态相关的文化消费、不符合高层喜好的部分消费行业。

所以,一两年的维度,消费可以乐观,但更长期的维度,消费又难以乐观,收入虽然在增长但消费意愿不足,很可能会成为中国经济的长期问题,而一个下游消费力不足,又失去了全球化环境的制造业,该如何实现高增长,也是一个我无法回答的问题。


历史规律会重演

股市里的每一只股票就像人一样,都有不同的性格,有的是急性子,有的是慢性子。股性随时考验人性,急性子追求短线暴利,对那些短线慢牛股似乎很难接受。慢性子属于稳健型投资者,追求稳健,不会为了追求短线利益而冒险去追涨。

没有只涨的牛股,没有只跌的熊股

市场永远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也绝没有只跌不涨的股票。很多投资者都感叹被自己抛掉的股票后来成了牛股,就是因为犯了一个大错,以为股性太死,老是不涨,结果自己的股票也变成了牛股。当他们进了牛股,结果成了守岗者,当他们割了熊股,往往割在地板上。市场上往往有这样一个规律,去年的牛股,今年就会成为熊股,大盘涨再多,也与它没有关系。去年的熊股往往成为今年的牛股。主力不会年年只炒一只股,明明股价早被透支,故事早就讲完,这样的股票找不到炒作的理由,主力在短期内不会去碰。去年的熊股往往成为今年的牛股,因为过去没有被炒作过,可以编的故事相对而言对普通投资者有用。


如图所示,四川长虹是20世纪的牛股,除权之后最高价达66元,长虹而今却沦为人见人厌的熊股,2010年收盘价仅为3.7元。四川长虹在1997年的巅峰时期,曾经实现主业收入156.73亿元,对应的净利润为26.1亿元,在彩电行业有相当的话语权。然而四川长虹却开始逐渐走下坡路,1998年净利润缩水6000万元,1999年净利率锐减至3.9%。10年之后的四川长虹,业绩仍然下滑明显,2009年的净利润仅为1.1亿,还不及其高峰期的5%。这就不难解释股价10年走熊的根源了。

股性的变化,主要来自于基本面的根本变化与热点的迎合。四川长虹,当年的蓝筹股,如今一蹶不振,由牛股变成熊股的基本原因就在于其基本面发生根本变化,个股被恶炒之后,股价其实已经被严重透支,无论基本面发生多大改变,股价很难超越历史高点。

A股市场有很多当年的大牛股,10年过后都成了大熊股。除了基本面变化之外,其当年的炒作点已经过时,不符合当下的热点,其股价很难重回强势。历史上那些股性较死、活跃度不够的个股,因为基本面发生重大改变,股性容易被激活,特别是那些ST板块中的个股,因为资产重组或注入,由大熊股变成大牛股。

市场上大多黑马股性的改变更多的来自于题材故事,不管它的历史背景与家底如何,只要符合市场热点,它们就有上涨的理由与动能。只是,靠讲故事的股票,它们的辉煌就只一次,因为,在同一次股票上只能忽悠散户一次。而那些基本面好的股票,即使曾经被炒过,但当它们跌到合理的价位,依然会成为市场的宠儿。

股性——庄家的风格

不同的股性,背后往往代表不同的主力风格。那些权重个股,由于流通性不好,散户参与性不强,股性较死,上攻的节奏也较慢,以银行股最为典型。而另一些资源类个股,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其股性较活,有色、煤炭等历次大牛市,都受到市场的追捧,皆因股价活跃。对于基金重仓股,是典型的白马股,这一类股票常常在不知不觉中翻了几倍,它们每次涨幅较小,甚至涨停板并不太多,很难引起短线交易者的注意。

题材股是市场上最活跃的代表,是散户追求暴利的对象。它们以涨停的方式吸引普通投资者的眼球。股性往往代表庄家的风格,其拉升幅度与拉升时间都有一定规律,只有把握了一只股票的股性,短线交易者才能找到好的介入点与出局点。


如图所示,自大盘见底1664点,上海汽车在不知不觉涨了5倍多,但市场并没有对它有太多关注。这是典型的基金重仓股走势,与游资凌厉疯狂的风格完全不同,它是稳步上行,量能处于均衡状态,很少带上游资炒作个股时所留下的堆量痕迹。


如图所示,成飞集成这只2010年大牛股,不到4个月时间,股价就翻了6倍多,其股性被激活就源于锂电池概念。

作为普通投资者,特别是思涨心切的急性子,尽量选股性活跃的个股。特别是历史曾经出现暴涨暴跌的个股,波动幅度较大,一旦它们重新成为市场热点,很容易出现大幅拉升。作为稳健的投资者,可以选择那些走势稳健、股性较慢处于上升通道的慢牛股。如果你是超短线的交易者,那就介入涨停板。

股性选股法

当一个板块启动,投资者往往不知所措,不知应该进哪只。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用股性法则挑选个股。一个板块启动,个股分化较大,那些历史上比较活跃的个股上涨的幅度往往大于股性较死的个股。因此,当板块启动,第一时间应该关注板块中股性较活的个股,涨停前介入股性最活的个股。

如图所示,2011年2月20日北京主持召开导游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旅游业将被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2011年2月21日,旅游板块在利好消息刺激下集体大涨,而这种利好消息股市人人皆知,当板块开盘涨幅不大,跟风买进较为容易,但涉及选股难的问题,因为市场担心个股冲高回落,最好的方法就是介入前期股性较好的个股。旅游板块中近期股性较活的莫过于云南旅游,它也率先实现涨停板,而前期股性较死的黄山旅游尽管基本面较好,但股性较死,到21日收盘都没有实现涨停板。


那些走势规律性较强的个股,股性相对而言容易把握,特别是那些逐波上扬的个股,每当调整到上升趋势线的下方,便出现较好的买点。一旦个股跌破上升趋势线,止损离场。


如图所示,澳洋顺昌作为慢牛股,走势颇有规律,每当跌至上升趋势线附近,便展开反弹,且呈现逐波上扬的态势。因此,每次下跌都为投资者提供介入的机会。对于这种类型的个股,一旦跌破趋势线,应该止损离场。

如果个股股性一直较死,后来,股性被激活,那么是资金参与的结果。普通投资者可根据这一法则优选未来牛股,那些过去一年来股价都没有怎么表现,股性较死,一直处于横盘整理的个股,在未来一年有成为牛股的潜力。只是等待它们的股性被激活,一旦一个一直不涨的股票开始大涨,你就应该开始关注它,等到它调整到位,就大胆介入。


如图所示,山推股份自2010年1月~9月,股价始终上蹿下跳,每当涨上去,又跌下来,股性较死,一直没有得到市场的关注。但进入10月,股价突破前期高点,股性被激活,成为2011年年初表现优秀的个股之一。

守不败之地,攻可赢之敌

成功,等于小的亏损,加上大大小小的利润,多次累积。做到不出现大亏损很简单。以生存为第一原则,当出现妨碍这一原则的危险时,抛弃其他一切原则。因为,无论你过去曾经,有过多少个100%的优秀业绩,现在只要损失一个100%你就一无所有了。

交易之道,守不败之地,攻可赢之敌。100万亏损50%就成了50万,50万增值到100万却要盈利100%才行。每一次的成功,只会使你迈出一小步。但每一次失败,却会使你向后倒退一大步。从帝国大厦的第一层走到顶楼,要一个小时。但是从楼顶纵身跳下,只要30秒,就可以回到楼底。

在交易中,永远有你想不到的事情,会让你发生亏损。需不需要止损的最简单方法,就是问自己一个问题:假设现在还没有建立仓位,是否还愿意在此价位买进。答案如果是否定,马上卖出,毫不犹豫。

逆势操作是失败的开始。

不应该对抗市场,或尝试击败他。没有必要比市场精明。趋势来时,应之,随之。无趋势时,观之,静之。等待趋势最终明朗后,再动手也不迟。这样会失去少量的机会,但却赢得了资金的安全。你的目标必须与市场保持一致,顺应市场的趋势。如果你与市场保持一致,利润自会滚滚而来。如果你看错了趋势,就得使用古老而可靠的保护伞止蚀单。这就是趋势和利润的关系。

操盘成功的两项最基本规则就是:停损和持长。

一方面,截断亏损,控制被动。另一方面,盈利趋势未走完,就不轻易出场,要让利润充分增长。多头市场上,大多数股票可以不怕暂时被套。因为下一波上升会很快让人解套,甚至获利。这时候,买对了还要懂得安坐不动,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交易之道的关键,就是持续掌握优势。

快速认赔,是空头市场交易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当头寸遭受损失时,切忌加码再搏。在空头市场中,不输甚至少输就是赢。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在一个明显的空头市场,如果因为害怕遭受小损失而拒绝出局,迟早会遭受大损失

一只在中长期下降趋势里挣扎的股票,任何时候卖出都是对的。

哪怕是卖在了最低价上。被动持有等待它的底部,这种观点很危险,因为它可能根本没有底。

学会让资金分批入场。

一旦首次入场头寸发生亏损,第一原则就是不能加码。最初的损失往往就是最小的损失,正确的做法就是应该直接出场。如果行情持续不利于首次进场头寸,就是差劲的交易,不管成本多高,立即认赔。

希望在底部或头部一次搞定的人,总会拿到烫手山芋。

熊市下跌途中,钱多也不能赢。机构常常比散户死的难看。小资金没有战略建仓的必要,不需要为来年未知行情提前做准备。不需要和主力患难到底。明显下跌趋势中,20-30点的小反弹,根本不值得兴奋和参与。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行动多并不一定就效果好。有时什么也不做,就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不要担心错失机会,善猎者必善等待。

道在于,耐心等待机会,耐心等待最有利的风险/报酬比,耐心掌握机会。熊市里,总有一些机构,拿着别人的钱,即使只有万分之几的希望,也拼命找机会挣扎,以求突围解困。我们拿着的是自己的钱,要格外珍惜才对。不要去盲目测底,更不要盲目抄底。

要知道,底部和顶部,都是最容易赔大钱的区域。

当你感到困惑时,不要作出任何交易决定。不需要勉强进行交易,如果没有适当的行情。没有胜算较高的机会,不要勉强进场。股市如战场,资金就是你的士兵。在大方向正确的情况下,才能从容地投入战斗。要先胜而后求战,不能先战而后求胜。

投机的核心就是尽量回避不确定走势,只在明显的涨势中下注。

并且在有相当把握的行动之前,再给自己买一份保险(止损位摆脱出局),以防自己的主观错误。

做交易,必须要拥有二次重来的能力,包括资金上,信心上和机会上。

你可以被市场打败,但千万不能被市场消灭。我们来到这个市场是为了赚钱,但是这个市场却不是全自动提款机。进入股市,就是要抢劫那些时刻准备抢劫你的人。股票投机讲究时机和技巧,机会不是天天有,即使有,也不是人人都能抓住。要学会分析自己擅长把握的机会,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有机会就捞一票,没机会就观望,离开。

如果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擅长什么,就不要轻举妄动。与鳄共泳有风险,入市捞钱需谨慎。做交易,最忌讳使用压力资金。资金一旦有了压力,心态就会扭曲。你会因为市场上的正常波动而惊慌出局,以至事后才发现自己当初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你也会因为受制于资金的使用时间,在没有机会的时候孤注一掷,最终满盘皆输。资金管理是战略,买卖股票是战术,具体价位是战斗。

在十次交易中,即使六次交易你失败了,但只要把这六次交易的亏损,控制在整个交易本金20%的损失内,剩下的四次成功交易里,哪怕用三次小赚,去填补整个交易本金20%的亏损,剩下一次大赚,也会令你的收益不低。

你无法控制市场的走向,所以不需要在自己控制不了的形势中浪费精力和情绪。不要担心市场将出现怎样的变化,要担心的是你将采取怎样的对策回应市场的变化。

判断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你正确时,你获得了多大的利润,当你错误的时候,你能够承受多少亏损。

入场之前,静下心来多想想,想想自己有多少专业技能支撑自己在市场中拼杀,想想自己的心态是否可以禁得住大风大浪的起伏跌宕,想想自己口袋中有限的资金是否应付得了无限的机会和损失。

炒股如出海,避险才安全。

海底的沉船都有一堆航海图。最重要的交易成功因素,并不在于用的是哪一套规则,而在于你的自律功夫。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CLOUD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