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厨房推动团餐模式创新
当下团餐行业仍以承包入驻模式为主,伴随中央厨房普及,集体配餐模式市场渗透有望提升,带动头部企业规模化扩张中国团餐行业发展是以上世纪国营食堂为起源,其客户类型也以学校场景、医院场景及政府事业单位场景等用户为主,该类用户可以提供场地进行餐食制作,这使得当前团餐行业仍然以承包入驻模式为主要运营模式。艾瑞测算,承包入驻模式占比约为90%。然而,伴随三产融合政策引导,县乡一级较难有场景用户便于提供场地,因此会采用中央厨房和集体配餐相结合的运营模式,此外,写字楼等白领餐市场的开拓也提升了集体配餐模式的普及度,占比有望提升。艾瑞预计,集体配餐模式未来三年有望提升至18%左右。头部企业有望通过集体配餐模式降低市场扩张壁垒。
县域团餐红利释放(1/2)
县域城镇化进程势不可挡,伴随县域功能完善释放团餐需求为应对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国家明确县域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鼓励企业进一步激发县域经济活力与消费动力。伴随不同类型县域功能的持续完善,县域产业承载能力和人口集聚功能持续提升,为团餐增量需求释放提供机遇。
县域团餐红利释放(2/2)
卫星厨房等新型模式支撑县域团餐需求落地,支持当地三产融合项目、开展供应链基础设施投资的团餐企业优先受益县域中小学校的规模较小且分布较为分散,一个县域中央厨房需支撑数十个中小学的餐食配送,而热餐无法使用冷链运输保鲜,长距离、长时间的常温配送易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难以保证热餐口感。“中央厨房+卫星厨房”指由县域大型中央厨房完成食材初加工,通过冷链配送至各卫星厨房,由卫星厨房完成餐食制作并配送至周边县域中小学。该方式大幅降低热餐配送时间,提高县域学生餐的食品安全保障,有望在县域场景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在三产融合的具体政策带动下,县域政府单位会将中小学、政府机构等团餐项目优先交由支持当地三产融合政策实施的团餐企业。伴随供应链与模式完善,县域小学市场有望释放可观市场空间,带动县域其他团餐场景活跃度提升。
聚焦细分需求场景拓展增量市场
需求场景持续细分,增量市场主要围绕健康与老年人群展开团餐企业需积极布局探索多元需求与新型供餐模式,围绕以下维度展开:(1)人群拓展,如当前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超20%,抚养压力大,老年餐具有刚需属性;(2)时段拓展,如拓展医院等24小时场景的夜间供餐服务;(3)服务拓展,如兼具健康与风味的定制化菜品服务、主题餐厅服务、物业综合解决方案等;(4)合作主体拓展,如与社区合作推出老年餐、与赛事主办方合作提供赛事餐等。
区域团餐市场集中度提升
规模优势难以突破区域边界,区域头部企业依托自身供应链及精细运营等能力扩大竞争优势,推动区域内集中度提升当前中国团餐行业百强企业占市场整体份额仅为6.7%,团餐百强的团体膳食收入增速高于同期社会餐饮的行业增速。30-50亿团餐企业营业收入增速显著高于其他营收体量的企业,但仍有124家团餐企业营收介于1-5亿之间,增长差距将进一步拉大。规模优势并非所有问题的通解,受资源能力限制,团餐行业区域割据现象难突破,艾瑞预计区域内头部团餐企业依托自身在客群维护、供应链建设、运营标准化、规范化以及数字化智慧化方向的投入等业务策略,有望进一步扩大自身竞争优势,形成明显的竞争壁垒,完成区域内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