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下半年,信用债投资重点把握三要素,一是资金面和利率走势,二是信用债供需格局,三是品种性价比。
下半年,利率或延续震荡下行。资金面宽松+利率震荡的组合,信用债票息价值凸显,有助于信用利差更长时间内维持低位。同时,由于票息对估值波动的兜底作用弱化,信用债估值波动可能加大。
供需格局方面,供给端,产业债增量对冲城投债缩量,下半年信用债整体供给或难放量,同时由于产业债发行利率整体低于城投债,较高票息资产供给依旧稀缺。需求端,理财规模往往在季初7 月增幅较大,而8-12 月规模增幅转弱,配置需求随之回落。理财平滑净值手段需在今年12 月末整改100%,或抑制其对超长久期品种(波动大)、低评级中长久期品种(流动性弱)的需求。
配置节奏上,7 月供需格局对信用债比较有利,信用利差也还有小幅压缩空间,8 月或是信用债逐步止盈的时机,尤其是低评级中长久期、超长债品种,此时信用利差已经压缩至低位,而且理财规模增幅转弱,对信用债配置需求下降。8-12 月适当降低信用债仓位,转换为同业存单、利率债品种。
对比信用债各品种性价比,10Y 品种信用利差潜在压缩空间相对较大。截至6 月30 日,中票高评级10Y 信用利差仍高于均值8-11bp,高于均值-1 倍标准差20-30bp。除了10Y 品种,其余期限信用利差均低于均值,其中1Y 信用利差已经低于均值-1 倍标准差1-2bp,中票高评级3-7Y 信用利差高于均值-1 倍标准差2-9bp,城投债中低评级5Y 信用利差高于均值-1 倍标准差11-13bp。
下半年,信用债中短久期下沉或仍是攻守兼备的占优策略。参考理财业绩基准下限,可考虑收益率在2.0%-2.2%区间的下沉信用品种。7 月若理财规模再迎增长,最小持有期产品或成为主力贡献,每日开放型产品次之,截至2025 年6 月末,二者的业绩基准下限分别为2.15%、1.80%,或优先考虑匹配成本的个券。从存量债收益率看,1-3 年AA 和AA(2)配置价值较高,收益率2%-2.2%之间的债券余额分别有9027 亿元、11686 亿元,可选范围仍较大。
高评级5 年左右逢调整参与,当AAA 或AA+ 5Y 信用利差调整至均值+1 倍标准差位置及以上,是相对合适的参与点位。今年以来,中短票AA+ 5Y信用利差一旦超过均值+1 倍标准差,往往很快修复式收窄。截至6 月30 日,中短票AAA 5Y、AA+ 5Y 收益率分别为1.91%、2.01%,信用利差分别为34bp、44bp,低于均值2bp、5bp,性价比一般,可以逢调整进行布局。
10Y 高等级品种信用利差潜在压缩空间较大,但由于长端利率还没有趋势性下行行情、超长信用债需求力量弱于去年同期,交易难度增大,可能不适合负债端不稳的账户博弈资本利得。对于负债端相对稳定的账户,7 月适当参与高评级超长信用债交易,采用快进快出的方式。
同时,关注信用债ETF 和即将上市的科创债ETF 跟踪指数的成分券交易机会。信用债ETF 具有低费率、持仓高透明度、高效交易机制优势,规模有望继续增长。这将带来成分券的配置需求,并提升成分券流动性,有助于其跑赢同资质个券。对比沪深基准做市成分券和沪深公募非成分券(主体评级均为AAA)6 月收益率平均变动幅度,对于5 年以内品种,成分券收益率下行幅度均大于非成分券,5 年以上品种基本持平。
银行资本债方面,今年以来波段操作难度加大。往后看,银行资本债跟随利率债还有交易机会,但是当前信用利差压缩空间比较有限,5 年AAA-二级资本债信用利差34bp,距离历史低点还有16bp 的空间,但理财、保险等机构对长久期资本债的需求系统性下降,实际的利差压缩空间可能更小。在这种情况下,把握交易节奏至为重要,逢调增配的逆向交易思维可能胜率更大。期限选择上,4 年、6 年骑乘收益较高,持有体验会更好。
此外,在债市收益率震荡下行的过程中,票息策略依然重要,银行资本债短久期下沉还有一定的配置性价比。比如3 年AA 永续债、1年AA-永续债、2 年AA-银行资本债,收益率还在2%以上,并且久期短、较为抗跌,可以作为票息打底资产。其中,短久期AA-永续债性价比更高,因为1 年、2 年AA-银行永续债相比同期限、同等级二级资本债的利差较高,在10-14bp 之间,而3 年的利差仅为6bp。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信用风险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