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银行扩大其与可持续相关的披露,提供一个相互关联、重点突出的叙述变得越来越重要。多种披露框架的使用,可能给对比和了解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绩效带来困难。
概况
银行的披露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存在差异,这在所处的披露阶段、披露框架及采用的方法等方面得到体现。
大多数银行将披露重点放在气候变化,客户和员工相关的主题上,这些主题的披露要求明确、银行的数据也最完备。
生物多样性等主题的披露通常通过下游价值链呈现,内容不够详尽。这可能是由于数据获取受限、披露框架不完善,或是银行认为这些主题重要性不足。
银行可以在确定披露主题时采取更为聚焦的方法,以进一步优化报告,使其能够突出反映最具影响的重大问题。
与预期信用损失(ECL)披露挂钩
在信用风险披露中,对气候因素的提及日益增多。尽管部分银行对与气候相关的预期信用损失进行了量化,但披露的金额规模仍然较小。
融资排放和促进排放
大多数银行都对融资排放情况进行了报告,部分银行还披露了促进排放的相关信息。一种逐渐兴起的良好实践是运用映射方式,展示银行总体的资产组合在多大程度上被其排放披露所覆盖。
可持续金融
大多数银行都披露了可持续融资和/或转型金融目标,此类信息在范围界定、成果呈现方面的透明度有待提高。
排放目标和数据质量
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披露贷款组合的碳核算金融联盟( PCAF )数据质量分数,以及融资排放指标和目标。当数据质量较低时,考虑到存在错报风险,部分银行暂未披露相关目标。
衡量社会影响
银行披露了许多关于金融包容性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举措。然而由于缺乏标准化的指标和成果目标,很难评估这些举措的有效性。
治理
银行对于商业行为的披露主要是定性的,所提及的指标较少、目标更少。部分银行已经开始披露其对人工智能伦理和算法偏见的风险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