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7月10日,美国防部长赫格赛斯签署并发布《释放美国军用无人机优势》备忘录,旨在对美国军用无人机战略进行全面改革,目标是到2027 年实现美军在小型无人机领域的主导地位。备忘录要求加速无人机现代化、扩大生产,并取消可能阻碍创新的监管。该政策还旨在减少繁琐的手续,加快培训和测试流程。赫格塞斯还指示军方将小型无人机归类为“消耗性资产”而不是长期耐用设备。根据备忘录中的指令,美各军种的指挥官将有权独立采购和测试无人机。
分析与判断:
本次签署的无人机备忘录核心可概括为:放手放权放开造。在俄乌战场上,几千块钱的无人机可以击毁价值上千万的坦克。当战争变成"游戏",当消耗品击败精密武器,未来战场的规则已经彻底改写。 可以看出,美军开始更加重视低成本、可消耗、分布式无人机作战体系。
美军松绑相关政策,全面拥抱无人机
一是激发美国本土无人机制造业创新活力。美政府效率部和战略资本办公室将在30 天内为无人机制造商提供融资方案,包括预购承诺、直接贷款或其他激励措施/各军兵种组建专门快速采办无人机系统的“非 下属项目办公室”/ 无人机采购优先考虑美国公司& 计划采购数百种美国产无人机。
二是打破军用小型无人机采办桎梏。 备忘录撤销了美国防部在2021 年和2022 年制定的两项无人机政策文件,因相关政策限制了美军方采办部分国家生产的无人机及其零部件;备忘录将小型无人机(部分型号)重新定义为消耗品,而非耐用军事资产,以简化采办流程;备忘录要求下放无人机采办权,允许作战部队上尉至上校军衔的指挥官自行采办和测试符合法规的小型无人机,包括3D 打印零部件;备忘录要求各军兵种在60 天内确定可用无人机替代的现役武器项目,以实现更高成本效益或更强杀伤力,且须在9 月1日之前组建现役实验性无人机编队,旨在实现小型无人机系统在联合部队中的快速推广。2026 年前优先列装美国印太司令部所属单位;各军兵种须在2027 财年预算报告中详细说明其在无人机采办流程方面所做的改进。
三是建设国家级无人机试验靶场。备忘录要求在90 天内,各军兵种与美国防部协商,共同敲定至少三个具有多样地形(含至少一处水域)的国家级无人机靶场,并提供充足空域与频谱资源。
无人机重新定位与权限下放
总体来看,首先,美军要采购数百种不同型号的无人机(注意:不是数百架,是数百种型号)。这意味着,美军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无人机体系。其次,要把无人机当消耗品用。第三,给基层指挥官直接放权,不用层层审批。
备忘录称,0-6 级指挥官(陆军/空军上校、海军上尉)可直接授权无人机操作、采购及训练。采购范围涵盖实验室原型、商业产品及士兵自制装备(需使用合规部件)。特别强调快速购买新无人机并根据需要对其进行迭代,包括利用3D 打印能力的前线单位。
备忘录称,小型无人机系统是关键的作战力量,必须将它们与主要武器系统放在同一级别。备忘录要求,不迟于2025 年9 月1 日,美国陆军、美国海军、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美国空军将建立经过严格筛选的现役实验编队,旨在到2026 年在整个联合部队中快速扩展小型无人机系统(每个小队都将拥有低成本的消耗性无人机),并优先考虑美国太平洋司令部部队的初始部署。
此外,美国陆军近期发布一份合同通知,征求年产10000 架小型无人机的潜在方案。海军陆战队也提出口号,称“每名陆战队员即步枪兵“,即任何一名海军陆战队员借助精确制导武器,均可在最远 500 米的射程内,对目标对象实施精准打击。
无人机本质上是AI+硬件的电子产品
近年来,AI 技术的嵌入极大提升了无人机的环境感知、自主决策和适应能力。以大疆Matrice 4 系列为代表的行业级无人机,内置高性能AI 算力,支持人、车、船等多目标检测,具备智能检测、激光测距、自动航线规划等功能。这可以让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实现自主飞行和精准作业,极大降低了对人工飞手的依赖。
AI 不仅依赖单一的视觉传感器,而是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如视觉、雷达、IMU 惯性测量单元等),显著提升了导航和目标检测的准确性。
无人机搭载的多模态传感器包括视觉、红外、雷达、气象、温湿度、风速、气压等。AI 算法能够实时分析这些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实现对环境的全面感知和动态响应。AI 算法还可实时分析风速、气压、温湿度等数据,动态优化飞行路径,降低能耗并提升安全性。
中国实现无人机全产业链自主化
据观察者网,中国在商用无人机生产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占全球供应量的70%至80%。业内人士指出,由于供应链的群聚效应,使得中国无人机的生产成本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