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H2 重卡景气度或继续上行,看好头部重卡与供应链的释放弹性根据第一商用车网,25 年6 月重卡批销/上牌分别实现9.2 万/约6.4 万辆,同比高增29%/36%,实现4 月以来的“批零三连涨”,我们认为核心驱动力在于“以旧换新”政策效果在全国范围内加速显现。展望25H2,预计重卡行业批发量同比增速约23%,景气度上行有望带动行业头部企业和供应链利润释放。推荐头部车企包括中国重汽A/H,轮胎推荐具备“国内重卡受益”和“非涉案(欧洲双反调查)基地大产能”属性的头部轮胎企业,如赛轮轮胎/森麒麟等。
以旧换新效果加速显现,批销零销三连涨,电动化渗透率持续上行以旧换新效果加速显现,各地方均已落地并加速实施以旧换新政策,驱动4月以来重卡批零销量实现三连涨。6 月重卡批发量9.2 万辆,同比+29%,环比+4%,6 月上牌量同比+36%,环比增长1-3%,淡季不淡。结构上看,6 月电动重卡上牌量超1.5 万辆/同比增加120%,渗透率约24%,电动化率已实现连续三月20%+,在中短途市场继续热销。考虑到24Q3 的低基数效应(月均销量不足6 万辆)以及补贴政策的持续拉动,我们看好25H2 重卡景气度上行,同比增速继续向上,预计批发销量增速约23%。
重卡β值得期待,预计H2 批/零增速23%/30%,全年有望破百万重卡使用寿命一般在8-10 年,考虑到当前运价低迷、市场需求一般,用户或延长重卡置换周期,25-26 年或对应着16-18 年的国四车与国五车自然更换需求,而16-18 年为国内重卡销量高峰,国四车国五车在该三年期间分别实现销售总量64 万辆、209 万辆,存在较充分的存量置换基础。当前24年货车以旧换新政策延续到25 年,且拓展到国四车置换,23 年底国三重卡保有量50 万左右,24 年底国四重卡保有量76 万左右,置换基数显著较高,我们认为25 年置换力度有望明显强于24 年,预计25H2 批发/零售增速23%/30%, 25 年全年重卡总量为102 万辆,同比+13%,其中内需为 72万辆/同比+20%,出口 33 万辆/同比持平。能源结构上,天然气/新能源/柴油车内需销量分别为 19 万辆、11 万辆、42 万辆。
短期轮胎企业盈利弹性释放,中长期出海逻辑顺畅短期看,需求端,国内重卡市场回暖与欧盟“双反”调查下或存在一定的抢出口现象;成本端,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等大宗商品价格自24 年底以来持续回落,共同驱动轮胎企业盈利弹性释放。25H1 半钢/全钢轮胎原材料价格指数环比下降约-8.6%/-5.6%,假设按下降6%计算,毛利率有望提升3.6pct,考虑到库存周期的消化情况,我们预计三季度利好将会释放。中长期,轮胎企业出海正当时。国产品牌性价比优势显著,同等规格轮胎海外售价普遍低30%-50%;国际轮胎巨头(米其林/固特异等)近年来战略性收缩供给,供需缺口为轮胎企业出海扩张提供重大机遇。
贸易摩擦或强化龙头优势,关注具备“双重属性”的头部轮胎企业
我们判断,贸易摩擦不一定会削弱反而可能强化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加速行业优胜劣汰。一方面,面对关税壁垒,中国轮胎企业凭借其成本优势具备更强的价格传导与消化能力,在享受盈利修复的同时,或仍能以高性价比优势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当前欧盟的“双反”调查客观上将催化行业洗牌,依赖单一国内基地出口的中小企业将面临较大经营压力,而具备“非涉案”海外基地布局的龙头企业在规避冲击的同时亦有望顺势承接欧洲订单,实现份额扩张。我们推荐关注具备“国内重卡受益”和“非涉案基地大产能”属性的头部轮胎企业,如赛轮轮胎/森麒麟等。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价格竞争超预期;出口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