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近期,中船系公司发布2025H1 业绩预告:
中国船舶:
1)25H1 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28–31 亿元,同比增长98%–119%。
2)单Q2,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6.73-19.73 亿元,同比增长66%到95%。
中国重工:
1)25H1 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15–18 亿元,同比增长182%–238%2)单Q2,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9.8-12.8 亿元,同比增长147%到222%。
中国动力:
1)25H1 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8-11.5 亿元,同比增长68%–142%2)单Q2,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7.5 亿元,同比增长3%到94%。
评论:
1、中国船舶等公司业绩显著超预期
高价订单的密集交付+原材料成本剪刀差的逻辑,均为中船系的造船股贡献了显著的利润弹性。考虑到当前中国船舶的在手订单依然饱和,高价订单正处于交付前段,后续利润弹性有望逐步放大。
此外,替代燃料的逻辑已得到彻底夯实:2025 年 1-6 月全球替代燃料船舶订单为 151 艘,较 2024 年同期的 179 艘减少 28 艘,但总吨位从 820 万载重吨跃升至 1460 万载重吨,增幅达 78%。这种 "数量下降、吨位上升" 的特征,反映出船东更倾向于订购大型高效的绿色船舶。
中国动力旗下中船柴油机,具备替代燃料发动机加速渗透的逻辑,我们认为,哪怕在新船市场呈现压力的背景下,中国动力仍将显现卓越的α。
2、新船价格指数企稳回升,6 月新船订单量环比增长1)船价基本止跌企稳:5 月份散货船和集装箱船新船价格指数分别为170 点、117 点,油船新船价格指数环比下跌1 点至212 点。6 月份克拉克森新船价格指数稳定在186 点的位置,甚至实现小幅的企稳回升(截止今年6 月底,克拉克森新造船价格指数收于187.11 点,较5 月小幅上涨0.42 点)。
2) 新船订单量环比有所增长:在今年5 月,全球新船订单量下落至178 万CGT,成为近4 年来的单月最低水平,但尽管如此,新船价格并无更多下行动力(这表明二三线船东对于远期船位的报价已无更多调整空间,而龙头船厂的报价依然有韧性);今年6 月,全球新船订单达到254 万CGT,同比下跌81%,但环 比增长44%。
3)部分船型的二手船交易量有复苏:如二手油轮市场较为活跃,VLCC 船价的上行趋势依然稳健;此外,6 月灵便型散货船买卖市场强势回暖,创下年内迄今最高月度成交纪录。
3、两船重组即将进入尾声,巨无霸船企龙头浮出水面上周,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发布公告,联合重组方案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这意味着两船合并即将进入尾声。合并后的公司将成为全球体量最为庞大的造船股,也将更显著地重塑全球造船的市场格局。
4、投资建议
考虑到当前船价企稳+二手船交易量复苏,且6 月新船订单量初步呈现环比上涨的态势。我们认为船市已初步呈现短期复苏的迹象,叠加两船公司业绩超预期,我们继续强烈推荐中国船舶、中国动力,把握船舶板块左转右的契机!
风险提示:新船订单持续下滑风险;全球宏观贸易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船东对于IMO 环保新规维持持续观望的态度;原材料、汇率等要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