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基金、其他产品类和保险对信用债配置需求均上升。从现券成交数据看,7 月1-11 日基金净买入信用债规模达885 亿元,同比增长391 亿元,7 月7 日10 只科创债ETF 合计募集290 亿元,其建仓带来对科创公司债的买入需求。其他产品类、保险净买入信用债规模分别为313 亿元和15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 亿元和50 亿元。信用债由于配置需求旺盛,信用利差大多收窄或持平,1Y 品种抗跌性较强,低评级表现也优于高评级。
当前,信用债票息和信用利差均处于低位,票息对估值波动的兜底作用弱化,行情走势更加依赖于各类机构对信用债的配置需求。需要更加密切观察信用债机构行为、买盘情绪以及信用利差潜在压缩空间。
机构行为方面,基金净买卖信用债规模通常是最灵敏的指标,与信用利差走势具有一定相关性。如果基金净买入信用债规模保持在日均50亿元以上,有助于支撑信用利差维持低位。如果基金净买入信用债规模持续下降,甚至出现净卖出信用债,则反映配置需求不足, 信用利差很可能迎来走扩。7 月7-10 日,基金滚动5 个交易日净买入信用债规模在100-140 亿元,但11 日降至74 亿元,具体看单日的话10-11日都在50 亿元以下,后续仍需密切关注基金净买入信用债规模变化。
信用债买盘情绪指标,采用经纪商成交数据,更能反应当天的市场行情,重点关注TKN 成交占比。如果TKN 成交占比稳定在75%以上,反映了信用债买盘情绪较好。债市调整阶段,如果TKN 成交占比没有跌破70%,说明信用债买盘仍有一定支撑。如果TKN 成交占比持续低于70%,则信用债买盘情绪较差。7 月7-11 日,伴随收益率上行,信用债TKN 成交占比回落,有三日低于70%,不过滚动5 日平均数据还在70%左右。
信用利差潜在压缩空间的判断,观测信用利差距离均值-2 倍标准差的位置。以中短票AA+3Y 曲线为例,如果信用利差收窄至低于均值-2 倍标准差,随后大概率会走扩。目前各品种信用利差仍有小幅压缩空间,10Y 品种信用利差潜在压缩空间相对较大。截至7 月11 日,中票高评级10Y 信用利差靠近均值位置,仍高于均值-1 倍标准差14-18bp。中票高评级3Y 和5Y 信用利差高于均值-2 倍标准差5-12bp,城投债低评级3Y 信用利差高于均值-2 倍标准差8-10bp。
总体而言,7 月供需格局对信用债比较有利,信用利差也还有小幅压缩空间。具体策略方面,中短久期下沉攻守兼备,重点关注1 年以内AA-隐含评级、2-3 年AA(2)及AA 隐含评级城投债。高等级10Y 品种信用利差潜在压缩空间较大,但由于长端利率还没有趋势性下行行情、超长信用债需求力量弱于去年同期,交易难度增大,可能不适合负债端不稳的账户博弈资本利得。对于负债端稳定的账户,7 月采用快进快出的方式参与高评级超长信用债交易。
银行资本债方面,利差保护虽薄,但仍有压缩空间。首先,从债市整体来看,调整之后,市场或更容易对利多敏感,对利空钝化, 如果后续央行对资金面的呵护态度较为坚定,债市可能快速修复,应抓住调整之后的布局机会。目前,除了部分高等级、短久期品种,银行资本债信用利差仍有压缩空间,比如中长久期大行资本债以及2-3 年中小行资本债,信用利差相对2024 年低点或相对参考系(2024 年1/4 分位数值、2024 年1/2 分位数值)都还有一定的距离。
其中,大行长久期资本债中,4 年、6 年持有体验较好,骑乘收益较高。短久期下沉可以考虑3 年AA 永续债、2 年AA-永续债,收益率在2%-2.2%,利差有压缩空间,且持有期收益率也比较高。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信用风险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