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聚焦:债市回调,信用表现如何?调整后的信用需要担心进一步止盈风险吗?后续参与的节奏、品种如何考虑?
一、债市回调,哪些信用品“抗跌”?
本周,股债“跷跷板”效应延续,债市承压,震荡走弱,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止盈,二永尤其。
信用方面,信用品种多数跟随利率调整,但回调幅度不及利率,信用利差多被动收窄,其中:
二永跌幅整体高于普信,城投债跌幅整体高于中短票,其中中长端带下沉属性的债项跌幅相对不大,对应信用利差显著收窄;1 年期左右的短端普信品种周内收益率先下后上,全周来看,信用利差被动走阔5bp 左右;
2 年期以上品种收益率普遍上行但表现相对分化,4 年期、7 年期品种收益率回调幅度整体较大,部分中低等级5 年期债项收益率继续压缩;5 年期以上的超长信用品种中,城投债普遍回调,部分中短票收益率继续下行。
此外,当周基准做市信用债ETF 规模增速有所放缓,一定程度上或受科创债ETF 新发影响。但成分券交易行情仍有延续,对应成分券无论是成交低估值成交比例,还是平均低估值幅度,都显著高于非成分券,尤其是长端和超长端成分券。
二、配置盘,调整即买入
债市调整期:基金(包括货基)在内的交易盘对信用债的买入力度有所下降,尤其是对二永等类利率品种;保险等配置则“调整即买入”,当周对信用债,主要是普信债的增持力度相对明显;跨季后的理财仍践行低波策略,持续买入存单等品种,对信用债二永买入力度不大,这当中或有此前跨季前抢跑的因素,叠加近期股债跷跷板影响,配置在等待。
三、信用跌到位了吗?
受股债跷跷板效应影响,市场出现了一些阶段性止盈,尤其是此前利差已经经历极致压缩的信用品种,以5 年二级资本债为代表来看,一度经历了连续几天的阴跌,不由得让市场担忧。
但展望后市来看,我们认为无需过度担心,股债跷跷板对交易情绪带来的边际影响或在逐步淡化,考虑到偏松的资金面,7 月理财仍有规模增长预期以及其仍有浮盈安全垫应对波动,市场配置力量仍在,利差调整后或再迎配置窗口。
第一,对于配置仓位来说,2 年左右的票息资产仍可选。
第二,交易上,中高等级5 年二级资本债跌至1.9%以上,买盘力量或会逐步显现,价值再度凸现。
第三,骑乘策略窗口或再度打开,利差调整后整体性价比显现,在资金与理财配置力量的带动下,4-5 年精选骑乘个券。
风险提示:城投口径偏差;样本偏误;区域及平台评价的主观性;成交数据处理及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