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7 月8 日,央行、香港金管局表示近期拟扩大债券“南向通”境内投资者范围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等四类非银机构。此外,据彭博报道,债券“南向通”年度总额度或将由5000 亿元等值人民币扩大至10000 亿元。在当前境内持续处于低利率的环境下,债券“南向通”机制的完善有助于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类型资产投资的选择,一定程度缓解资产荒。
债券“南向通”概论:定义、现有制度安排、投资主体、额度使用情况1、定义:债券“南向通”,是指境内投资者经由内地与香港相关基础服务机构在债券交易、托管、结算等方面互联互通的机制安排,投资香港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债券。
2、标的债券:境外发行并在香港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所有券种。
3、境内投资者范围:暂定为经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和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也可通过“南向通”开展境外债券投资。
此前非银机构主要依赖QDII 额度进行境外债投资,央行认定的债券“南向通”境内投资者也仅有41 家银行,此次境内投资者或将扩围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等非银机构,为非银力量投资境外债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通道。
4、额度限制:“南向通”跨境资金净流出额上限不超过年度总额度和每日额度。
目前,“南向通”年度总额度为5000 亿元等值人民币,每日额度为200 亿元等值人民币。参与“南向通”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相关跨境资金净流出额不纳入“南向通”相关额度使用情况统计。
截至2025 年5 月末,上清所通过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模式托管“南向通”债券918 只,余额合计5329.4 亿元,同比增长21%。
境外债市场现状分析:点心债与中资美元债
1、点心债:截至2025 年7 月9 日,存量点心债共1734 只,债券余额合计14197 亿元。结构上,金融债占比较高(47%),余额为6632 亿元,其次为城投债、政府债,占比分别为24%、18%;AAA、AA+主体分别占37%、12%,;剩余期限在3 年以内的占80%以上。
2、中资美元债:截至2025 年7 月9 日,存量中资美元债共2227 只,债券余额合计7250 亿美元。结构上,产业债、金融债占比较高,分别为38%、31%,其次为地产债(17%)、城投债(10%);AAA 主体占50%左右;剩余期限在3年以内占61%左右。
债券“南向通”境内投资者范围或将扩大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等四类非银机构,且年度总额度有望提升至1 万亿元,该制度安排或将为市场带来新的投资机会,基于境内投资者对企业基本面的了解程度,可积极关注境内企业在香港市场交易流通的境外债的投资机会。基于2025 年7 月9 日存量数据筛选,在香港市场流通的中资点心债共953 只,余额合计9590 亿元;中资美元债共1228 只,余额合计3899 亿美元。
“南向通”政策红利为境内投资者提供了境外债券投资的便捷通道,结合当前中资境外债市场表现,建议关注城投点心债以及中资美元债各行业的投资机会。一级市场,中资境外债具有较高的票息收益,存量点心债中城投债票息收益普遍高于境内债100-300BP,中资美元债各行业票息收益普遍高于境内债50-300BP。二级市场,中资境外债相对境内债具有明显超额利差,点心债多在100BP 以内,中资美元债多在200BP 以上。
风险提示:数据统计与计算或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超预期信用风险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