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一季度,中国GDP 累计同比贡献率: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达到38.9%,似乎反映出中国GDP 对于出口的高度依赖。但我们认为,这一逻辑或并不正确。
中国2023 年出口额/名义GDP 显著低于大多数国家
无论是中国与其他国家比较、还是与历史水平比较,中国出口额占名义GDP 的比值整体处于较低水平。
根据2023 年已有数据的155 个国家的出口额/名义GDP,中国为19%(排名130名),明显低于韩国44%(排名56 名)、德国43%(排名62 名)、法国34%(排名86 名)、日本22%(排名120 名)。
根据中国出口额/名义GDP 的时间序列,1970 年-2006 年趋势上行,最高为35%;2007 年-2019 年趋势下行,最低为17%;2020 年-2024 年,略有反弹,大致处于17-19%。
中国净出口对GDP 的拉动,主要来自于进口替代
2025 年一季度,中国净出口对GDP 贡献率高达40%,主要原因是进口增速低、并非出口增速高。
2025 年一季度出口累计同比+5.7%,略高于GDP 实际增速+5.4%,即出口对GDP并不存在明显的增量拉动。
2025 年一季度进口累计同比为-7%,进口增速明显偏低,导致净出口增速达到+49%,因此,一季度净出口贡献率将近40%,主要是进口因素导致。
当前的进口同比明显偏低,主要与进口替代有关。
2024 年9 月之前,进口增速低主要与内需不足有关;但2024 年9 月之后,消费增速快速回升,但进口增速进一步走低。或反映出,当前的进口增速低并非内需不足导致,而是由于国内完善的产业链和商品性价比,替代了国外商品。
比较之下,海外高通胀导致生产成本高、产品竞争力下降,中国的进口替代或将持续较长的时间。
2025 年6 月中国出口同比+5.8%,进口同比+1.1%,延续了高出口、低进口的态势,表明进口替代仍在持续,未来净出口仍是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之一。
出口下半年或保持较高水平
我们认为,由于“全球贸易动态平衡”,美国减少中国进口、需要对应增加其他国家进口,但其他国家缺乏产能,只能再从中国进口,如果美国的总需求维持,则中国总出口同样会相对稳定。
考虑到美国的总需求,主要取决于美国的财政政策,只要美国宽财政继续,美国总需求和总进口量不会明显下降,即中国总出口或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
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处于“宽财政”,比如,美国、欧盟、中国。因此,“Anything But Bond”(卖出债券,买入其他),或成为全球的占优策略。
经济预期修正下股债切换
当前有市场观点认为,下半年的中国经济或存在压力。
市场的逻辑在于:(1)2021 年以来,每次经济托底之后,依然有阶段性的下行;(2)政策主要是为了完成GDP 目标,今年完成压力不大,所以下半年会政策放缓,从而对经济增速造成压力。
我们认为,考虑到出口下半年或保持较高水平,2025 年下半年经济或好于预期,市场预期有望修正,债市收益率和股市或会上行。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经济变化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