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100 年前的“原始”装备相比,现代登山装备不断革新,如1937 年Vibram 橡胶大底、1960 年代凯芙拉(Kevlar)纤维、2000 年GORE-TEX 防水膜……
新装备带来的环境挑战随之出现。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在全球10 个偏远地区(包括中国云南的哈巴雪山)的雪及湖水样本中发现了全氟化合物(PFCs)污染,这类被广泛应用于防水膜的化学品也被户外爱好者慢慢了解——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的有害化学品,可能会干扰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不仅是化学品污染的防治,户外运动和环境保护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24 年,国际登山联合会(UIAA)的报告显示,全球23 个国家的5000 名户外爱好者中,92% 的人认为“保护自然是参与户外活动的基本前提”。
可持续消费,则成为户外爱好者开展户外活动、保护自然的第一步。
值得期待的是,使用简约包装、强调耐用、提供修补或二手置换选项的品牌开始脱颖而出。但另一方面,可持续产品、可持续信息的市场供给并不充分,打着“可回收”“回收材料”“零碳”等可持续标签“漂绿”的事件更是层出不穷。
户外生活与可持续价值观紧紧绑定,在生态保护、低碳、淘汰有害化学品、回收再生、环境信息公开等可持续发展方向上,户外运动品牌不断发力,甚至打造出了专门的“可持续”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