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30 日,谷歌与CFS 达成200MW 聚变能购电协议,不仅标志着谷歌能源战略向终极能源的重要迈进,更以技术突破、资本注入加速核聚变商业化进程。此次合作或将成为撬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支点,驱动可控核聚变行业加速发展。
投资要点:
投资建议:重 点关注高温超导磁体、电源、检测系统等细分领域。
受益标的:1)中游设备:联创光电(高温超导磁体),国光电气(偏滤器、包层系统),安泰科技(偏滤器),合锻智能(真空室部件),应流股份(聚变堆材料及部件)、旭光电子(电源设备)、皖仪科技(检测设备);2)上游材料:永鼎股份(子公司东部超导,高温超导带材),精达股份(参股上海超导,高温超导带材)。
事件:2025 年6 月30 日,美国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CFS)与谷歌达成售电协议,预计于2030 年初从其首座商业聚变电ARC向谷歌供应200MW 电力。CFS 作为核聚变领域的领军初创企业,目前正全力推进SPARC 装置的建设与安装,预计2026 年建成,并于2027 年首次验证Q>1。2024 年12 月,CFS 便已计划在弗吉尼亚州切斯特菲尔德县投资数十亿美元建设ARC 项目,该项目计划于2020 年末开工,2030 年初投入使用,建成后发电能力约为400MW,可满足约15 万户家庭用电需求。此次与谷歌的协议,售电规模占ARC 预期发电量的一半。同时,2025 年5 月,CFS 已就ARC 项目提交分区规划申请,正式启动关键审批流程。
谷歌将投资与战略合作并行,加速核聚变产业商业化。谷歌除了作为电力采购方外,又进一步投资了CFS,加速其商业化及研发进程。
从技术层面看,CFS 采用高温超导磁体(HTS)技术,通过紧凑型托卡马克设计(SPARC 磁场强度达12.2 特斯拉,远超ITER 的5.3特斯拉)降低建造成本。在商业化路径上,CFS 负责人Bob Mumgaard表示首座电厂投运后,聚变技术可快速全球复制。此次谷歌与CFS的购电协议,向市场释放出强烈的需求信号,将加速聚变研发进程与资本投入。与此同时,行业竞争激烈,除CFS 外,微软投资的Helion(目标2028 年发电)及TAE Technologies 等公司也在竞逐聚变商业化,有望推动整个行业快速发展,为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带来新的曙光。
AI 催生庞大电力需求,驱动可控核聚变加速发展。AI 浪潮推动数据中心能耗剧增,大型科技公司虽设立零碳目标,却因AI 发展导致碳排放不降反升。因此,清洁、可持续的核聚变能源成为满足数据中心庞大电力需求与实现企业低碳转型的关键解决方案,驱动CFS加速商业化进程。从战略布局的时间维度来看,谷歌将能源投资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其中长期则聚焦于终极能源——聚变能。我们认为,此次与CFS 达成购电协议,不仅是对谷歌长期能源战略的有力支撑,还使其在未来能源市场中占据了有利位置,一旦核聚变能源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谷歌将拥有优先采购权,保障自身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风险提示:可控核聚变工程可行性不及预期;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