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6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24 万亿元(2025 年5 月为0.62 万亿元),新增社融4.20 万亿元(2025 年5 月为2.29 万亿元),社融同比增速为8.9%(2025 年5 月为8.7%),M2 同比8.3%(2025 年5 月为7.9%)。
第一,政府债继续支撑6 月社融增速,实体部门信贷需求仍偏弱,宽货币效果传导尚需时日。政府债继续支撑6 月社融增速,6 月政府债净融资规模达到1.41 万亿元,虽然相比5 月的1.49 万亿元有所放缓,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有力支撑社融增速。企业部门来看,企业新增短贷好于季节性水平,在上月高基数基础上继续高增,与票据融资形成跷跷板效应,或缘于“抢出口”的流动资金需求。企业新增中长贷较低,或显现企业投资扩产意愿可能不强。居民部门来看,居民新增短贷相比去年同期水平有所改善,主要原因或是618 购物节激发居民消费。居民新增中长贷有改善,但考虑到6 月新房销售回升是季节性规律,实际仍处于季节性低位,6 月居民中长贷改善可能更多来自于基数效应,或难延续。整体来看,有效需求仍待继续提振,宽货币效果传导尚需时日。
第二,6 月新增非银存款规模回落至季节性低位。6 月新增非银存款规模回落至季节性低位,与今年3 月较为类似,一方面受上月高基数影响,另一方面3 月和6 月权益市场走势无明显方向,赚钱效应不明显,部分资金撤离股市。此外,季末理财等表外产品资金季节性回流至一般存款,以满足考核指标,表现为非银存款与一般存款间跷跷板效应。
第三,M1、M2 增速均抬升,M1-M2 剪刀差收缩,或体现实体经济活动边际转暖,但仍需进一步观察基本面数据印证。M1 增速抬升对应“活钱”增多,一方面缘于2024 年4 月开始的金融数据“挤水分”的低基数效应,另一方面或缘于618 购物节,居民消费需求改善带动存款活化。7 月14 日,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上央行对债市表态总体中性,并且当天公告将超额续作买断式逆回购,或亦表明稳增长对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需求仍强。
6 月金融数据显示实体融资需求边际弱改善,宏观基本面变化不大,近期债市调整更多由风险偏好与资产比价效应驱动,预计债市调整时间和空间均较为有限。首先,现阶段由短及长的利率曲线关系较为顺畅,资金、存单和长债未出现倒挂情形,资金偏松叠加实体融资需求偏弱,预计本轮债市调整时间较短、调整空间不大。展望7 月,资金持续紧张概率不高,央行呵护态度也较为明确,近期(2025/7/15)开展1.4 万亿买断式逆回购足以表明央行态度,存单利率后续补降概率较高,另外,随着抢出口力度减弱,叠加特朗普陆续与海外经济体达成的贸易协定均对转口贸易商品额外征收惩罚性关税,外需对我国经济支撑或走弱。后续10Y 国债突破前低的催化因素包括新的一轮降准降息、央行重启国债买入等等,现阶段而言,风险偏好回升和资金比价效应是制约长债利率下行的主要因素。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超预期,财政政策超预期,地产销售超预期,海外环境变化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