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6 月30 日公司发布《关于公司建设项目通过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的公告》。目前,该项目已通过专家组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审并在政府部门备案,至此,该项目进入正式生产阶段,并有合格产品成功产出。
事件评论
公司COC 正式生产阶段,并有合格产品成功产出。公司于2025 年6 月4 日邀请专家组对“年产20000 吨脂肪胺扩建项目、年产10000 吨高透光材料新建项目(二期,年产5000吨高透光材料)”进行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审。目前,该项目已通过专家组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审并在政府部门备案。该建设项目前期已经完成安全条件审查、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以及试生产方案审查,至此,该项目进入正式生产阶段,并有合格产品成功产出。
股权激励落地,调动核心人员积极性,保障公司COC 产品生产及销售等稳步推进。本激励计划拟向激励对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203.00 万股,约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9,570.0121 万股的2.12%。其中,核心人员董事、副总经理尤卫民、董事、副总经理张文泉等公司核心人员均获得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这将充分调动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生产)人员、子公司核心人员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团队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COC 为高透光材料,光学性能优越,其制备技术壁垒较高,国内生产处于空白。由于COC特殊的结果,单体、催化剂以及聚合技术均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瑞翁公司、宝理塑料和三井化学等国际龙头企业已经形成了从环烯烃单体到聚合物合成的完整产业链,占据了绝大部分产能,目前我国COC/COP 行业工业化生产长期处于空白状态,全部依赖进口,未来市场空间广阔。公司设计产能最高,率先完成实验室级别合成与验证,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有望成为国内第一家量产COC/COP 的上市公司。以公司COC 主要对标品种为例,日本厂家的售价基本在12-16 万元/吨之间。相对较低的价格有利于改变COC/COP的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形,可大幅拓宽产品下游应用领域,国产化降本有望打开更多新增需求空间,提升COC/COP 的消费需求。此外,项目投产后公司的产品定价低于现有产品价格,能够帮助公司产品快速形成国产替代,增加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
作为国内深耕新材料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不考虑未来股本变动的情况下,考虑COC项目将于2025 年量产,预计公司2025 年-2027 年归母净利润为0.35 亿元、2.64 亿元和4.61 亿元,对应2025 年6 月30 日收盘价PE 为125.5X、16.9X、9.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聚醚胺产能大幅增长、需求不及预期;2、COC 项目进展不及预期;3、COC 产能投产后价格下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