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建材反内卷的三个路径?
反内卷的目的是缓解通缩与稳定就业的平衡。考虑当前经济压力较大,政策推进或较温和、渐进,因此财经委提出"依法依规"、"有序退出"。反内卷是对供给侧无序竞争的约束,我们认为路径可能包括:1、限制资本开支;2、存量产能出清;3、约束当前产量。不同行业属性适用不同路径,结合反内卷的目的我们认为建材潜在路径演绎如下:
——限制资本开支:此路径最受益的为需求增长型行业,过往也伴随新增产能增长,一方面前景较好资本关注,另一方面也常有地方政府资源倾斜。限制资本开支,一方面对就业负面影响较小,另一方面政策制定和执行较为容易。建材中典型行业为光伏玻璃、玻纤、碳纤维。
——存量产能出清:对于需求见顶的行业,去产能是必然选择,如水泥玻璃等多数地产链行业。
从难易程度看,参考上一轮供给侧改革的煤炭及钢铁,国企主导行业政策更易落地。建材细分行业中水泥国央企占比较高,在水泥供给政策推进方面,关注此前的碳排放、超产治理等。
——约束当前产量:阶段性的去产量往往与去产能相背,去产量可能带来盈利的阶段性修复,但也意味着长期去产能难度加大。上一轮供给侧改革中,建材行业主要体现为环保压力下的产量约束,效果上短期即实现供需再平衡,如水泥价格在2018-2019 年大幅上涨。当前行业去产量更多为行业自律,如水泥错峰、光伏玻璃限产等,价格弹性有限,对需求强度有一定要求。
基本面:水泥价格延续下跌,玻璃库存环比下降地产高频成交:30 大中城市商品房一周滚动成交面积阳历同比-17%(上周-4%),12 城二手房一周滚动成交面积阳历同比-14%(上周-1%),地产高频成交在7 月初呈现走弱趋势。
水泥:七月初,受持续性高温和多雨天气影响,全国重点地区水泥企业平均出货率约为43%,环比下降0.3 个百分点,同比下降4.2 个百分点。价格方面,由于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加之部分地区企业错峰生产执行情况欠佳,价格继续下行,全国水泥均价环比下降1.2%。
玻璃:本周国内浮法玻璃市场价格大稳小动,价格环比下降0.3%。周内局部投机需求增加,叠加部分月初授信及少量低价补货支撑,浮法厂整体库存环比小降1.2%。周内沙河区域受期货盘面上涨提振,价格小涨;其他区域主流偏稳,个别零星调整,仍以促进出货为主。
推荐特种玻纤和非洲链,存量龙头为全年主线
特种玻纤:推荐核心龙头中材科技。因AI 需求爆发且供给壁垒高,特种玻纤布成为卡脖子环节,且产品结构持续升级,中材科技作为国产特种玻纤布全品类龙头,充分受益国产替代。
非洲链:积极推荐科达制造。科达制造是非洲本土龙头,在利基市场具备生产、渠道、品牌等优势,2024Q3 以来量价齐升,2025Q1 净利率持续恢复。此外推荐华新水泥、西部水泥等。
存量链:兼具确定性和弹性。2025 年消费建材存量品类有望迎需求向上和结构优化,从住宅需求看,二手房成交相对较好将传导至后续存量建材企业经营层面;从公装需求看,城市翻新政策加码,受益品类为外墙和屋顶材料(外墙涂料翻新占比约30%、公共防水材料翻新占比约15%)、地下管网等。首推商业模式优异且稀缺成长的三棵树,及低估值的兔宝宝等。
风险提示
1、地产需求修复低于预期;2、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