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我们认为特朗普本轮对等关税调整可以分为3 类国家进行理解:
一是经济体量较大,且与美国谈判取得一定进展的国家,包括中国、英国、印度、欧盟等在内,本轮暂无增量动作、暂未更新关税。
二是日本、韩国或是本轮调整关税的“施压”重点,符合经济体量较大、贸易谈判进度较慢,地缘上对美依赖度较高,具备“软柿子”特征。
三是经济体量较小的国家,其中部分关税较4 月2 日做出一定减免,我们认为可能和美国达成了一定共识。也有部分关税较4 月2 日相等或小幅提升,但我们认为不是本轮特朗普政策重点。
整体来看,对中、欧、印等立场强硬的大国并未作出额外调整,或说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仍在“回归理性”。另一方面,本次涉及的国家重心在东亚及东南亚国家,可能仍有中美博弈的考虑,其中日、韩将作为破局的主要突破口,特朗普APEC 前后存在亚洲之行可能。
特朗普更新14 国对等关税税率,除中国外各国关税豁免期延后至8 月1 日特朗普致信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14 国元首,通知其“对等关税”豁免期结束后新的关税税率。同时,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将除中国外的“对等关税”暂缓延期至8 月1 日(中美5 月12 日瑞士会谈后中国的对等关税“豁免期”预计8 月12日到期)。
就白宫行政命令来看,本轮特朗普加征关税主要分两类,一是谈判取得部分进展的国家,对其关税较4 月2 日有所调降(In some instances, countries will be subjectto a revised reciprocal tariff rate that is lower than the rate initially announced on April2),本次14 国中包括缅甸、老挝、柬埔寨、塞尔维亚、孟加拉国、波黑、哈萨克斯坦和突尼斯8 国属于此类,调整幅度在-13%至-2%,柬埔寨降幅最大。二是谈判没有取得进展的国家,本次关税较4 月2 日对等关税基本一致或更高(For others,the reciprocal tariff rate may be higher than the previous rate),本次14 国中日本、韩国、南非、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6 国属于此类,调整幅度在0%至+1%。
具体关税调整暂无计算公式,考虑14 国中11 国新关税都为整数(关税税率尾数为5 或0),可能具有一定“主观”性。
需要注意的是,特朗普在白宫行政令中明确表示本轮关税推迟和中国无关,中美在5 月12 日达成的单独关税豁免仍然有效,意味着中美关税豁免的截止期还在8月12 日(5 月12 日的90 天后)。
再分类:美国贸易谈判对手国分为三个层级,本次调整对等关税重点针对日韩在本次关税调整中,不同国家关税存在明显差异,我们认为主要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经济体量较大,且与美国谈判取得一定进展的国家,包括中国、英国、越南、印度、欧盟在内,本轮暂无增量动作、暂未更新关税。其中,中国、英国、越南明确和美国达成部分合作。中国方面,瑞士会谈后同步调降“对等”关税至10%,伦敦会谈后在稀土、芯片方面达成部分合作,7 月美国政府取消对华出口部分芯片设计软件和航天发动机的管制措施。英国方面,5 月8 日双方发布联合声明,美国单方面对英国施加10%关税,给与英国进口汽车每年10 万辆的10%关税进口配额,同意取消某些航空航天产品的关税。越南方面,7 月3 日特朗普宣布美越关税达成协议,美国单方面对越南加20%关税,对转口商品加40%关税。 除中、英、越之外,欧盟和印度作为重要经济体对美谈判均有一定进展。一是欧盟方面在北约国防支出事务上承诺提高军费支出至5%;在跨国企业税收问题上,6 月28 日通过G7 峰会将美国企业排除在外国企业征税规则之外(收入纳入规则IIR 和低税利润规则UTPR)。二是印度和美国在7 月3 日达成国防合作协议,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思与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在电话会谈中达成一致,双方将于年内签署新的十年期双边国防合作框架协议。同时声明还指出,双方可能进一步启动军售和军工领域合作。
第二类是日本、韩国,推测当前在谈判中仍存在较大分歧,属于重要经济体,同时地缘政治上对美依赖度较高,满足“软柿子”特征,是本次关税“调整”的重点。根据POLITICAL 引述白宫官员报道,韩国和日本拒绝增加国防开支和增加农产品进口以及白宫的其他要求,使得谈判陷入僵局。日本在关税谈判上表现相对强硬,主因7 月7 日日本进行参议院选举,民调压力下石破茂政府难以做出大幅让步,在汽车关税等问题上要求美国进行调降。韩国方面